邓小梅--油藏描述报告11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藏描述研究报告 学 院: 油气资源学院 班 级: 勘探0801 姓 名: 邓小梅 学 号: 200811010105 西安石油大学 二零一一年十月 内容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 构造简单。通常认为包括长2 油藏在内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 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 构造等其他因素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并不起重要控制作用。但研究发现, 陕北斜坡三叠系长2 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断裂、水动力等多重因素控制。鼻状隆起, 尤其是大型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 断裂是长2 油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 水动力条件是油藏上倾方向重要的遮挡因素之一。因此, 长2 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 除岩性油藏外, 以构造2岩性、构造2水动力油藏为主的复合油藏可能是该区长2 油藏的主要类型。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陕北斜坡; 三叠系; 长2 油藏; 分布规律; 油藏类型 目录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与构造特征 沉积相类型及分布 储层特征 油水、水、干层测井解释 油藏特征 认识与结论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 一、区域构造特征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的子长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克拉通盆地,其西南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为滨太平洋构造域。除周缘的渭河、河套和银川等三个地堑外,盆地中部的广大地区表现为一个南北向轴线偏西不对称的向斜盆地。它的东翼宽缓开阔,西翼狭窄,因此,中部台块的广大地区呈现为一个大型平缓的西倾单斜,最西缘稍稍翘起,即被沙井子-马家滩断褶带东缘的大断裂所截断 二、区域构造演化 地史上,鄂尔多斯盆地处于中国东部稳定区与西部活动带之间的结合部位,具有稳定沉降、拗陷迁移、扭动明显、多沉积旋回的构造沉积演化特点,大致可划分为4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 1、早古生代克拉通拗陷早期海相沉积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是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块(克拉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早古生代开始,盆地与华北地台联为一体,进入华北克拉通拗陷沉积期。寒武世,开始古生代第一次海侵,盆地下沉,海侵规模扩大,后期,伴随庆阳古陆的形成与海退发生,盆地沉积范围明显缩小,沉积以白云岩为主。早奥陶世早期,怀远运动使盆地整体上升,晚期随着构造沉降的发生发生古生代第二次海侵,形成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加里东末期-华力西早期,盆地一直处于整体抬升阶段,遭受1亿多年的风化、淋滤、剥蚀,而普遍缺失晚奥陶世-早石炭世沉积。 2、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大型克拉通内拗陷晚期沉积阶段 从华力西中期开始,盆地再度发生沉降进入大型克拉通拗陷晚期,发育海陆规模扩大,早二叠世,盆地上升为陆,气候变得干旱,早期,海水逐渐退出盆地,盆地内部沉降幅度一致, 形成厚度不大的山西组三角洲-含煤沼泽-湖泊沉积,间夹海相灰岩沉积。晚期,进入全面陆相沉积阶段。 3、晚三叠世-早白垩世陆内挤压前缘盆地陆相沉积阶段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湖盆具有面积大、水域深、深度浅、地形平坦和分割性较弱的特点。延长组沉积过后受印支运动及燕山运动影响,全盆地一度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到早侏罗世早期,盆地转为沉降而形成填平补齐式的富县组河流相沉积。早白垩世初期,形成了现今盆地西深东浅、南低北高的地向斜,陕北斜坡渐具规模且占据盆地中部广大地区。 4、新生代拉张断陷干旱陆相沉积阶段 燕山后期至喜马拉雅期,盆地整体抬升,形成盐湖、河流沉积;渐新世以后,盆地全面上升,周缘形成多个地堑型断陷盆地,此间,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地层变形与6个主要一级构造单元和次级构造得到加强并最终定型。 第二节 区域沉积背景及演化 一、区域沉积相特征 具有稳定沉降、拗陷迁移、扭动明显、多沉积旋回等特征。 中生代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演变成一个不对称的内陆淡水湖盆,东浅西深,北浅南深。由于盆地形态的不对称,导致沉积相带的不一致。盆地东北部相带宽,分布有序,发育冲积平原相、辫状河及泛滥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浅湖及半深湖相;盆地西部地形陡,相带窄,出现跳相现象,沿盆地西缘是延长组沉积的深陷带,由冲积扇沉积直接入湖,形成水下扇沉积,缺失冲击平原等相带 二、区域沉积相演化 上三叠统延长组为内陆坳陷型盆地演化的第一沉积阶段,为一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自下而上包括长一段(长10油组)、长二段(长9、长8油组)、长三段(长7、长6、长4+5油组)、长四段(长3、长2油组)和长五段(长1油组)等五个层段十个油层组。长一段代表内陆坳陷型盆地发育的开始,以河流相和滨浅湖相为主,广布大型块状交错层砂岩。长二段湖盆扩张,沉积范围增大,出现浅水局部半深水沉积。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