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这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是层层推进的关系: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起点,从1870年开始,到冷战结束,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要形式,目前已基本完成; 生产全球化是指跨国公司建立跨国生产体系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并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正要特征;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的起点,也是其巩固和发展的一大支柱 关税同盟适用于全部商品的交易,禁止在成员国间征收进出口关税以及与关税具有相同作用的任何捐税 1968年7月共同体以6国对外关税的平均数作为共同关税率,对非成员国工业品实行统一的关税 共同农业政策 统一各国农产品价格,制定三种价格:目标价格、干预价格、门槛价格 建立共同的农产品关税壁垒,把征收关税改为征收差价税 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农业基金的支出包括“保证部分”和“指导部分”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创建“欧洲货币单位”(ECU),它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 继续实行并扩大汇率的联合浮动体制,稳定西欧货币之间的比值关系 逐步设立“欧洲货币基金”,加强干预货币和提供信贷的能力 欧洲货币单位 以共同体九国货币作为定值的基础,根据每个成员国1969~1973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在共同体内部贸易额中所占比例,确定其货币在 ECU内占有权数和金额 按当天汇率, 将各成员国货币所占的金额换算为其中一种货币金额,相加后得出该种货币当天对ECU的比价 欧洲货币单位 联邦德国27.3%=0.828德国马克,法国19.5%=1.15法国法郎,英国17.5%=0.0885英镑,意大利14%=109里拉,荷兰9%=0.286荷兰盾,比利时7.9%=3.66比利时法郎,丹麦3%=0.217丹麦克朗,爱尔兰1.5%=0.00759爱尔兰镑,卢森堡0.3%=0.14卢森堡法郎 英国、丹麦、挪威、瑞典、瑞士、奥地利、葡萄牙七国于1960年1月缔结斯德哥尔摩公约,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内容: 成员国之间工业品贸易分阶段逐步减免关税,同时取消进口限额 农产品贸易不在自由流通之列,可由成员国通过双边协定另行协调处置 在对非成员国的贸易上不实行统一税率,也不制定共同外贸政策,而由各国自由处置 欧洲自由贸易同盟的形成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新进展 欧洲经济区 欧洲联盟 欧元成功启动 20世纪80年代初,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相互间的工业品贸易关税和数量限制全部取消 1992年5月两大组织签订了签订了欧洲经济区协定,在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建立一个北起北冰洋,南至地中海,人口达3.8亿的超级共同市场,即欧洲经济区 欧洲经济区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欧洲经济区 1991年12月各成员国在马斯特里赫特签署《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联盟条约》,简称“马约” 1992年,欧共体各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付诸实施,欧洲联盟正式形成 欧洲联盟 “马约”为建立经济货币联盟提供了具体的时间表和步骤: 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实现资本流动的自由化;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浮动幅度不超过2.5%;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 第二阶段:1994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的雏形,固定各成员国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的“货币篮子”中的比重 第三阶段:最迟于1999年1月1日起生效,逐步建立单一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 欧洲联盟 欧盟有27个成员国 1952年: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73年:爱尔兰,英国,丹麦 1981年:希腊 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 1995年:芬兰,瑞典,奥地利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 2007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欧元区各国货币的调整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是各国货币向欧元转换的过渡期,金融市场的业务以欧元进行,欧元的纸币和硬币不参与流通 第二阶段: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欧元与欧元区各国原货币的纸币和硬币同时流通 第三阶段:2002年7月开始,欧元区各国原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洲统一货币正式形成 欧元成功启动 由于欧盟参加国的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就要制定一些共同标准来约束各国经济发展,即“趋同标准” 实施欧元代替本国货币计划的前一年,以国内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三个业绩最佳国家通胀率平均值的1.5% 成员国年度政府总预算赤字(包括社会保险)不得超过GDP的3%,且公共债务比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