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35
民98,第40卷第一期 35-54頁
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
吳木崑 *
摘 要
教學改革是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環,因為唯有教學改革成功,才能保證教
育改革真正的成功。所謂的教學改革,其內涵無非就是促使「敎者善敎」而「學
者善學」。杜威之經驗哲學強調「有事可做」(something to do )更要「有事可學」
(something to learn ),主張讓學生在經驗的學習情境裡「由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透過學生主動的反省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 )來領會事務之間的關連,
學習因而「水到渠成」。
本文旨在透過杜威經驗哲學之探究,進而提出其經驗哲學的論點對課程與
教學之啟示。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前言;第二部分論述杜威經驗哲學
之內涵;第三部分探討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第四部分結論。
關鍵詞:經驗、經驗學習、由做中學、反省思考、課程與教學
* 臺北市河堤國小教師兼輔導主任
36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
吳木崑
壹、前言
當教育改革思潮風起雲湧之時,教學改革 無疑的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因為
教學的成功與否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任何的教育改革其目標必然聚焦在「教
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上面。所謂的有效學習即是指教師「善」教而學生「善」
學,但如何善呢?傳統的教學理論重心偏重在教師的教上面,教學的主動權放
在教師身上,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 。一直以來,教師捧著教科書照本宣
科以及奉行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使得學 生的學習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生
所學到的是與實際生活脫節、零碎分離的 知識,造成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
問題的能力。
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強調教學必須從兒童的經驗出發,重視兒
童學習的主動性,主張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應該避免大人們(教師)過多的
干預,將教學的重心從教師的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如此,教師教的少而學生
卻能夠學得多。杜威認為透過省思( reflective think )的歷程,學生才能將原初
的未經反省的經驗( primary, unreflective experience )轉化為更深一層的反省的
經驗(secondary, reflective experience ),這樣的學習意義乃是由學生自己所建構
的,而非是教師由外而內強加灌輸的。由 學生自己所建構的學習意義,是深刻
而久遠的,因為學生已經內化了學習結果。
什麽樣的學習方式是最有效的?是研究者立足 於教學現場所最關心的課
題。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強調「國民教育 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
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將以往重視學科知識的獲得
轉變成基本能力的養成。如何培養學生帶 著走的能力,關鍵便在於學生建構內
化意義的學習歷程,杜威的經驗哲學提供 了我們一個明確的方向。因此,探究
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 37
杜威之經驗哲學,將其理論應用在實際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使「教者善教」
而「學者善學」,不失為建構有效教學策略的可行途徑之一。
貳、杜威之經驗哲學
一、經驗的概念分析
(一)經驗的重要
「經驗」(experience )是杜威哲學體系的重大系統,更是其教育哲學的核心
概念,吳俊升( 1972:267)便曾指出:「杜威論知識問題,不離經驗的範圍,並承
認在知識的構成中知覺和感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