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涵泳的再阐释
本人在《朱熹对“涵泳”的阐释》一文中,阐述了朱熹的涵泳阅读理论,闾剑宝先生在《虚静反复长寻绎 切记体验意兴多》一文中提出商榷,现对其商榷问题作出回应。 一、商榷之问题 1.闾文(为论述方便以下把闾先生的文章称为闾文)以朱熹与门人的一段涉及“涵泳”的对话作为论证基础。 2.闾文认为吾文(为论述方便以下把本人的文章称为吾文)中提出的“‘虚心静气’是涵泳的先决条件”缺失了一个基本前提。 3.闾文认为吾文中对“讽诵、熟读是打开作品深层空间的途径和方法”是泛泛而谈。 4.闾文对吾文中“切己体验是审美体验、审美创造的过程,是解读者与解读对象互为揭示、相互生成的过程”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有“六经注我”的味道。 5.吾文认为要匡正并规范主观随意解读的途径是“就诗上理会意思”,闾文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要“补充一点”。 6.闾文不赞成吾文中“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阅读环境”的看法,提出“应是首先培养学生自主、主动、独立地进行阅读的阅读理念、阅读意识、阅读习惯的问题。” 7.闾文认为“涵泳式”阅读已无实施的可能性。 二、商榷之回答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既是为学的层次,也是治学的态度。闾文针对吾文所提商榷之问题,并无遵循这一治学原则,以期达到学术的“明辨”,而是凭一己之私,颇有些“为批驳而批驳”的味道,以至于在问题商榷中出现“主观随意、断章取义、曲解词语”等现象,并在“想当然”的评批之后又走向“虚无”(说:涵泳在当今阅读教学中不可能实施),颇有些梦游的味道。为此,本人针对其说法回答如下: (一)闾文“涵泳” 的开场材料 闾文开场引用朱熹与门人的一段对话,作为其“弄清楚涵泳基本内涵”的基础材料。现引述于下: 或曰:“向蒙见教,读书须要涵泳,须要浃恰。因看孟子千言万语,只是论心。七篇之书如此看,是涵泳工夫否?”曰:“某为见此中人读书大段鲁莽,所以说读书须当涵泳,只要仔细看玩寻绎,令胸中有所得尔。如吾友所说,又衬贴一件意思,硬要差排,看书岂如此?”或曰:“先生涵泳之说,乃杜元凯‘优而游之’之意。”曰:“固是如此,亦不用如此解说。所谓‘涵泳’者,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与人说话便是难。某只是说一个‘涵泳’,一人硬来安排,一人硬来解说。此是随语生解,支离延蔓,闲说闲讲,少间辗转只是添的多,说的远,却要做甚?”①(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641页。以下只引页次。) 关于这一段开场材料,闾文说是为了“弄清楚涵泳的基本内涵”,然而该材料所传达的意思——涵泳没有那么“庞杂”,不要进行“安排”、“解说”,甚至不需要解释,它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然而,闾先生自己却要去“安排”、“解说”——“弄清楚涵泳的基本内涵,是十分必要的。”(闾文倒数第3行)在对人对己的标准上显然是双重的。 闾文在阻止他人对涵泳阐释时,说是为了防止别人“六经注我式的安排”,“六经注我式”是怎样的样式呢?我们看一下顾树森先生的解释: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反对当时一般学者著书注经之意。他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即理’,‘同此心,同此理’,所以六经就是我心的注解,我何必再注六经。‘我注六经’,是一句反问口气的语句。他的弟子杨简记此云‘六经当注我,我何注六经’,足以为证。”② 从顾先生的解释可以看出,“六经注我”指的是“六经”与“我心”的一致性,“我心”是忠实于“六经”的,我无需再解读“六经”,圣贤之意都在那放着,也没有什么可解读的了。“六经注我式”就是忠实于圣贤之意,这也是朱熹时刻强调的一点,并无不妥。既然符合朱熹的本意,闾文为何还要避免、防止“六经注我式”的解读呢?取的是何种义项?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关于这一段引文,闾先生在引用时采取了“掐头去尾”的招法,隐去了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前一句话: “甲寅八月三日,盖卿以书见先生于长沙郡斋,请随诸生遇晚听讲,是晚请教者七十余人。”(2641) 后一句话: “若是如此读书,如此听人说话,全不是自做工夫,全无巴鼻。好理会处不理会,不当理会处却支离去说,说得全无意思。”(2641) 第一句话显示学生提问的背景——七十多人、一个庄重的场合、问涵泳的问题,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不妨作一个分析,朱熹对于学生的提问本应循循善诱,这也是朱熹一贯遵守的原则,为什么回答这一问题时颇带愠怒之色呢?“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467)这既是儒家学说的层次结构,也是其治学的层次结构。比较而言,“道”在儒家学说中是形而上的,“艺”是形而下的,“艺”因此排到这一结构的末段,理学表现出重“道”轻“艺”的学术倾向。一旦有人不首提“道”而直问“艺”时,朱熹自然生气,其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讲解.doc
- 201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100个常见易错易混字词.doc
- 201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120个古文实词讲解.doc
- 201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寡人之于国也.doc
- 201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劝学.doc
- 201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师说.doc
- 201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断句方法浅析.doc
最近下载
- 2024新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37-装配式地面部品施工.pptx VIP
- 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1《Making friends》全单元教学课件(24新教材).pptx
- 2025年06月英语六级真题及答案(共三套).pdf VIP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ppt VIP
- 反渗透系统培训讲解.ppt
-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测试卷.docx VIP
- 游戏毕业设计答辩.pptx VIP
- 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5-2026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