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博楚竹书《吴命》札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讀上博楚竹書《吳命》札記      。竹簡殘毀嚴重,艱于解讀。資料公布後不久,我們曾在網絡上發表小文,指出3號簡與1號簡、5號簡上段與8號簡下段有可能拼接,幷對幾處字詞的釋讀提出意見。現在的這篇小文,即是在其基礎上修訂而成。      1、君之順之,則君之志也。兩君之弗順,敢不芒道以告?吳請成於楚:昔上天不中,降禍於我3二邑。非疾焉加之,而慎(殄)絕我二邑之好。先人有言曰:“馬將走,有童(衝)之,速衢。”竈來告曰:囗囗1   3號簡存有上端,背面書有篇題,大概是本篇竹書的第二、第三簡。1號簡兩端皆殘,整理者在圖版(小圖)中列在偏上的位置,而在釋文考釋中却將留存的兩道契口稱作第二契口與第三契口。僅就這一段殘簡本身看,其位置偏上抑或偏下都是可能的。不過,從上揭簡文內容看,這一殘簡適可接在3號簡之下。經此綴合,這支簡只在尾端殘缺約二字。   。“不中”之“中”如字讀即可,由高佑仁先生指出。慎讀爲“殄”,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以下簡稱“復旦讀書會”)指出。“衢”字所從,與《周易》23號簡用爲“衢”的字相似,指大道;也可能讀爲“瞿”或“懼” 。   2、孤居緥(保)絝(阿)之中,亦唯君是望。2   。  今按,復旦讀書會對“褓”的處理顯然更加合理,但對後一字的改釋却未能無疑。“繈褓”或者“褓繈”,是指背負嬰兒的寬帶和包裹嬰兒的被子,引申指嬰幼兒。如《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繈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大戴禮記·保傅》:“昔者,周成王幼,在繈褓之中,召公爲太保,周公爲太傅,太公爲太師。”《漢書·宣帝紀》:“皇孫納王夫人,生宣帝,號曰皇曾孫。生數月,遭巫蠱事,……曾孫雖在繈褓,猶坐收系郡邸獄。”《東觀漢紀·孝殤皇帝》:“是日倉卒,殤帝時生百餘日,乃立以爲皇太子。其夜即位,尊皇后鄧氏爲皇太后。帝在繈褓,太后臨朝。”檢示先秦兩漢古書,未見有人自稱處于繈褓之中。這是因爲嬰幼兒不大可能有值得記載的話語。整理者所謂“猶言當初自己還是孩童之時”,平添“當初”而作解,大概也是考慮到這層原因。  如果采用整理者對後一字釋法,比較合理的選擇是把二字讀爲“保阿”。 “保阿”指撫養教育貴族子女的婦女。《漢書·李尋傳》:“唯陛下執乾剛之德,强志守度,毋聽女謁邪臣之態。諸保阿乳母甘言悲辭之託,斷而勿聽。”《後漢書·皇后紀序》:“居有保阿之訓,動有環佩之響。”李賢注引《列女傳》:“孝公使駟馬立車載姬。姬泣曰:‘妾聞妃下堂,必從傅母保阿,進退則鳴玉佩環;今立車無軿,非敢受命。’”如上揭記載所示,保阿的養育者可以是成人,因而不存在前述問題。古書中尚有“阿保”一詞,除了與“保阿”一樣指傅母之外,還有保傅即撫養教育貴族子女的男女官員的含義。《史記·范雎列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于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阿保之手,終身迷惑,無與昭奸。”《戰國策·秦簡三》“范子因王稽入秦”章“阿保”正作“保傅”。《後漢紀·孝順皇帝紀下》記張綱上書曰:“大將軍梁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過厚之恩,以芻蕘之姿,居阿保之任,不能敷揚五教,翼贊日月,而專爲封豕長蛇。”簡文“保阿”,似同于“阿保”,與“保傅”相當。   。劉洪濤先生認爲:《鄂君啓節》中的那個字,確應釋爲“舿”,因爲所從與上博竹書《三德》10號簡“毋斷陓(洿)”的“陓”近似。至于《莊王既成》中的那個字,與《鄂君啓節》中的字差別很大,應該釋爲從“尨”之字。劉氏進而認爲:《鄂君啓節》與上《莊王既成》所見不是同一個字,但從文例看應是同一個詞,均假借爲“航” 。復旦讀書會所引陳劍先生新作尚未得見,從引述情形看,涉及到更多的字例。他的切入點,也許還是《鄂君啓節》和《莊王既成》中的與船有關的那個字。   《鄂君啓節》中的那個與船有關的字,早先即有不同意見。于省吾先生釋爲“胯”,讀爲“舸” 。此說信從者較多,後來却受到吳振武先生的挑戰。吳先生承認把此字所從“說成‘誇’似也無可厚非”,但“幷不是非看成‘誇’不可”。通過字形比較,吳先生把此字分析爲從舟冢聲,看作“?”字的古字。吳先生之所以回避“舿”字,是因爲《鄂君啓節·舟節》說“屯三舟爲一~”,而《車節》說“如馬、如牛、如德,屯十以當一車;如檐徒,屯二十檐以當一車”,使用“屯……以當……”的句式表示折合關係。如果本文的分析無誤,這些字可能均從“夸”作。至于吳振武先生揭示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3、壽(州)來4   壽,恐當讀爲“州” 。州來是吳楚間地,二國曾在此爭奪、拉鋸。《漢書·地理志上》沛郡下蔡縣下自注云:“故州來國,爲楚所滅,後吳取之,至夫差遷昭侯于此。後四世侯齊竟爲楚所滅。”4號簡很可能上接1號簡,是竈來之告的內容,或許是說楚伐州來,所以下文接著說“孤使一介使”如何如何。      4、有軒冕之賞,又有斧鉞之威。以此前後之,猶不能以

文档评论(0)

tcp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