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钱钟书的_林纾的翻译_覃晓琪.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5 14:50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1450.152.html 基金项目:2011 年度广西工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教发【2011】20 号)“基于翻译工作坊 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覃晓琪(1982-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外语教学。 解读钱钟书的《林纾的翻译》 覃晓琪 (广西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钱钟书的《林纾的翻译》被公认为其翻译理论的代表作。文中提出的几个要点至今仍 对译者的翻译技巧和标准颇有教育和影响。本文通过再读分析钱老的《林纾的翻译》,希望 对钱钟书 “化境说”的研究能促进传统翻译理论的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化境;讹;诱;媒 中图分类号:I046;H059 文献标识码:A 《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翻译理论的代表作。此文“集翻译批评与理论建树于一炉”, 取中西之精华,融会贯通,创钱氏一派之言。下面是笔者对《林纾的翻译》的小结和拙见: 一、钱钟书的化境说中的 “化”与 “媒” 文章开篇引用了汉代文字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卷六《囗》部第二十六字: “化, 译也。从 ‘囗’,化 ‘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 ‘囮’,读若 ‘讠为’。南唐以来, 小学家都申说 “译”就是 “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 “鸟媒”对 “禽鸟”的引 “诱”, “讠为”、“讹”、“化”和 “囮”是同一个字。 “译”、“诱”、“媒”、“讹”、“化” 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 “虚涵数意”(polysemy, manifoldmeaning),把翻译能起的作用( “诱”)、难以避免的毛病( “讹”)、所向往的 最高境界( “化”),仿佛一一透视出来了。 钱老在文章里提出 “译”、 “诱”、 “媒”、 “讹”、 “化”的联系与作用。 “译” 即 “诱”、 “媒”,是翻译所起的作用; “讹”是难于避免的毛病; “化”则是翻译中所向 往的最高境界,相当于严复提出的“雅”。 钱老的 “化”不仅是翻译界的最高标准,也是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 “化境”不是单 纯地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它既能不囿于汉语语文习惯而显露出生搬硬套的 痕迹,又能完整保存原作的风格。这就算得进入 ‘化境’。这种造诣高的翻译,比为原作的 “投胎转世”, 躯体换了一个,而灵魂依然故我;也可以是凤凰涅槃,本质未变,重获新生。 十九世纪末德国最大的希腊学家曾说,真正的翻译是灵魂转生。佛家翻译理论中亦提到翻译 是借尸还魂,转世投胎,往往丑八怪的灵魂抛弃了自惭形秽的臭皮囊而转世成为美人胚子。 钱老所追求的 “化”是译本对原作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但是来源语言 (source language)和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是一定有距离的,不仅仅是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 两种文化内涵的不同。例如 “欧化”,引导我国读者接受欧洲的文体和风格,或是 “汉化”, 引导外国人受我们的影响和熏陶。译文难免会有失真和走样,这些所谓的缺陷就是难于避免 的 “讹”。 前文提及的文学翻译最高理想 “化”是一种彻底的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而另外 一种 “化”是不彻底的化,是有 “讹”之 “化”,是译者翻译实践所能达到的。如何量化这 个 “讹”的程度,正如钱老所说,需要 “诱”和 “媒”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即翻译的 作用。钱老在《论不隔》里谈到: “在原作和译文之间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