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山椒花粉生活力研究.pdf
北方 园艺2010(2):57~6O ·研究简报 ·
花 山 椒 花 粉 生 活 力 研 究
郭 伟 珍,赵 京 献,臧 永 琪,王 立 丽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O5OO61)
摘 要:研究了温度、硼酸及蔗糖对花山椒 (ZanthoxylumpiperitumDC)花粉萌发率和花粉
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利于花粉活力的保持 ,低温贮藏的花粉较常温贮藏的花粉生活
力、授粉坐果率高;24℃花粉的萌发率较:高,花粉管最长,24℃适宜花 山椒花粉的萌发生长;
0.001 硼酸对花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5 --15 蔗糖对花粉的萌发影响不显著;新鲜花粉的生
活力及授粉坐果率最高。
关键词:花山椒 ;花粉;生活力;萌发率;温度
中图分类号:S573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O1O)02—0057—04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 Maxim)是我国重要 力。染色率一染色花粉粒数 /花粉粒总数 ×100 。离
的香料和油料树种 ,也是干旱、半干旱的山地丘陵区重 体萌发测定法,即以花粉萌发率表示花粉活力。培养基
要的水土保持树种。花椒除了作为调味品外 ,其果皮、 含琼脂粉 1 ,根据试验需要配以不同浓度的蔗糖及硼
种子及根、茎、叶均可入药,种子可榨油。日本无刺花椒 酸。用胶头滴管吸取液态培养基 ,在载玻片上滴制成厚
(山椒)因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 以及采摘方便而 约 3mm的半球形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头发丝蘸取花粉
受到重视。朝仓山椒、葡萄山椒和琉锦山椒均为雌雄异 并均匀弹播在培养基上,然后将载玻片放入底部铺有湿
株,常用花山椒作为其授粉树 ,自然条件下坐果率较低。 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
影响坐果率的关键因素是花粉生活力。 后,在光学显微镜下 (10×)观察花粉萌发情况,每个处理
成熟花粉生活力高低及保持时间直接影响坐果率 统计 3个视野 ,每个视野花粉不少于6O粒,重复 3次,统
和产量的高低。研究花山椒花粉管伸长的适宜条件、花 计萌发率 。花粉萌发的判定标准为花粉管长度≥花粉
粉保存的适宜条件等对提高山椒产量和进行新品种培 粒直径的2倍,萌发率===萌发的花粉粒数/花粉粒总
育具有重要意义。 数 ×100 。
l 材料与方法 1.2.2 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花粉萌发的影响 采
1.1 试验材料 用花粉离体萌发测定法。培养基含琼脂粉 1 ,将琼脂
在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花椒资源圃内采集生长 加热溶化 ,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溶液,蔗糖设
健壮、无病虫害花山椒成熟的花药,放在通风阴凉处,待 5 、10 、15 3个浓度梯度,硼酸设 0.001 、0.003 、
花药裂开,花粉 自然散出,去杂并收集花粉。 0.005 、0.0075 、0.01 5个浓度梯度,共 15个组合。
1.2 试验方法 将花粉均匀弹播在培养基上,载玻片放人底部铺有湿润
1.2.1 花粉生活力测定 用 TTC染色法测定花粉生 滤纸的培养皿 中,置于人工气候培养箱 中培养 ,温度
活力,通常用染色率表示,即称取0.5g2,3,5一氯化三苯 21。C,空气相对湿度 75 ,光照度2500lx,培养 38h,在
基四氮唑放入烧杯中,加入少许 95 酒精使其溶解 ,然 光学显微镜下 (1O×)检查花粉萌发情况。
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mL,取少许花粉放在干洁的载玻 1.2.3 温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