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专题】2012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训练题集.docVIP

【必胜专题】2012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训练题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训练题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整体鉴赏:抓住诗眼 知人论世 推己及人 (一) 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写登山观海的宽阔雄伟的景象 (二) 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表现了曹操壮阔的胸襟、叱咤风云的气概和宏远的政治抱负。 (三) 把握技巧(用什么方法) 修辞手法:互文、夸张 表达方式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照应、正衬、反衬 【整体鉴赏】 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征乌桓,九月胜利回师,经过碣石登山观海,写下了这篇不朽著作。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指的就是这首诗。前四句交代了观沧海的位置和放眼观海初得的印象。曹操居高临海,视野辽阔,壮美之景尽收眼底。突兀耸立的岛屿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粗线条地勾勒了沧海神奇壮观之远景。接着细写山上树木到了秋天仍旧繁茂,百草丰美。海水汹涌澎湃。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大多有悲秋的基调,文人骚客因秋风而临风落泪,见落叶而触景生情。而曹操笔下的秋天秋意盎然,辽阔壮美,毫无萧瑟凄凉的意绪。曹操由眼前之景联系到广阔无垠的宇宙,把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给读者。沧海茫茫与天相接,日月星辰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都由大海吐纳。眼前的景是心中情之所触,既描写眼前的美景,又融入自己的想象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最后两句是配合音乐的时候加上去的,跟正文没有关系。这首是诗是魏晋南北朝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所以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绪,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情趣都是密切相关的。 2.品诗把脉 定风波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改依据:“五准”原则①定准题点②找准诗眼③抓准主旨④踩准分点⑤用准词句 1、 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闲适、轻松、自 如) 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 4、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①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设计4道评改题,依据“五准”原则,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②简介:此词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由生活中的小事感触而作。词中因景生情,借自然景观谈人生哲理,语带双关,有一种迭宕不平之气隐在字里行间。 3.学以致用 把班上的学生分两半,分别做其中一首诗。 提醒学生注意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结构。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故乡水;诗人自己)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怀念故乡,热爱故乡。“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2、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个字中。 3、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①简介 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离开四川老家,沿长江东下,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游历。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