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旅游介绍宗教,用宗教发展旅游.doc

用旅游介绍宗教,用宗教发展旅游.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旅游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与人类文化在纠葛缠绕中发展前进。在我国,宗教与文化结成了孪生姊妹的姻亲关系。宗教文化涉足各个领域,在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文学、节日、礼仪等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大量遗迹,成为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这些久负盛名的文化遗迹更加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各种宗教文化遗迹,旅游者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时代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他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民族关系、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对美和时尚的追求。同时,游客在跨越时空的旅游活动中还体验了古人的生活方式,触摸了他们的灵魂,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游客求知求奇求美的心理需求。 第一节 宗教的本质和旅游价值 一、宗教的定义与本质 “宗教”一词在西方语言体系中为Religion,源于拉丁文Religio,意思是人在祖先崇拜、神灵敬仰和巫祝献祭等宗教礼仪中的态度和行为,即人对神灵的敬畏、义务和尊崇。在中国,宗教二字合并起来使用始于佛教术语。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的弟子所说为“宗”,即宗教本来是指佛教中的教理,后来才泛指一切“对神道的信仰”。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综合而言,可以这样定义宗教:宗教是指有一定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仪式和一定的组织系统的信神的社会“实体”。 讨论宗教的本质使人联想到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中的观点:“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象中,神话和宗教是最难于纯粹的逻辑分析了。”不过,多数学者认为,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历史上来探讨,对人类宗教的沉思都离不开对人类文化的思辨。宗教本身作为整体来看,从根本上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不同的宗教只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了迥异的文化传统。文化是本质性的,宗教只是文化的形式,宗教依赖于文化,有其具体的文化前提。或者可以说,宗教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上层建筑、一种社会生活、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宗教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现象,一种心理需要,一种了解、把握世界的方式,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是一种形态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有极大的包容性。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但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打上深刻的宗教印痕,就连那些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的制约;至于宗教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文化特征的影响,就更是无处不在,难以尽说。 总之,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对人类文化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的社会中仍将继续,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对宗教文化的作用和贡献进行简单的否定和批判。 二、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宗教与旅游之间的联系自古以来就十分密切。随着人类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旅游活动的日趋广泛,旅游与宗教就更加显现出一种相互促进的态势。著名的旅游景区和名山胜地的宫观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是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文化设施,这种“文物价值”引起人们的神往。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往往把宗教设施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加以追求和观赏。我国宗教文化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旅游价值较高,无论宗教教义、宗教建筑,还是宗教艺术以及宗教名山都是游人瞩目、驻足并为之深深折服的旅游吸引物。宗教文化自身的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 1.宗教教义的哲理性 人类的哲学曾经在宗教的母腹中孕育发展,世界各大宗教都与哲学结成了紧密的关系,宗教教义也因此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求善情节是其哲理性的明确表达。宗教提倡善行,并把道德纳入自己的教义之中,成为一种劝世谕人的宗教教条。无论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它们的道德标准与善恶标准都相一致。比如佛教在具体区分善恶的界限时大致有四种情况:对己对他都有利的是善;对己不利但对他人有利的是大善;对己对他人都不利的是恶;对己有利对他人不利的是大恶。这种以他人为重的道德观表现在实践上就是以“慈悲为本”。慈心为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为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为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为帮助他人解除痛苦。菩萨看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这种利乐一切众生、救济一切众生的愿行,反映出佛教道德体系中所沉积着的人道因素。伊斯兰教的善恶道德标准更加实际、朴素:守正即向善,这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有利的原由

文档评论(0)

tcp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