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业 设 计 (论文)
目: 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策略与整车性能
仿真研究
系 别: 汽车工程系
专 业: 车辆工程
班 级: T443-4
学生姓名: 孙厚为
学 号: 24
指导教师: 王保华
摘 要
在汽车自动变速领域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传动系统——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
动系统(DCT),它基于现有的手动变速器生产工艺,继承了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结
构紧凑等许多优点,起步和换档品质优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
器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它的深入研究必将对提高我国自动变速器的自主开
发能力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论文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
面工作:
1)在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换挡
过程双离合器接合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Simulink 软件建立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的控制模型。
2)基于AVL/Cruise 性能仿真软件对配备了DCT 的汽车进行了整车建模,并且验
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与所建立的整车模型的正确性。
3)对配备DCT 的汽车进行了经济性与动力性的仿真,并与配备传统MT 汽车的动
力性与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UDC 循环工况下, DCT 汽车比MT 汽
车燃油消耗增加了2.54%,动力性提高了1.66%。
4)论文还深入研究了换挡延时时间对装备DCT 汽车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
换挡延时时间。最后综合运用发动机负荷控制改善了 DCT 汽车的换挡平顺性,取得了
DCT 汽车比MT 汽车换档品质改善10%的结果。
关键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策略,建模, 仿真
Abstract
Currently, the new type of transmission system named as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system (DCT) appears in the area of transmissio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istent M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herits many advantages of the manual
transmission such as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compact package space etc. It has excellent
launch and shift characters, and so has good development future. Researching of the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is on the beginning stage, and deeply research must have positively
propulsive significance for self-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domestic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bout the DCT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Based on a brief analysis of typical schematic and prin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