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兴起以后,“异化”概念的内涵大为伸延,仿佛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努力都在向自身利益和愿望的反面转化,从而导致人的生存陷入更为全面、深刻的危机和困境,不仅表现在人与客观世界(社会的、自然的)的关系日趋异常和对立,而且人的主观世界也发生疑问,又面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困惑。 在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取得和谐关系的世界里,人的变形也是一种象征,一切倒霉人的象征:人一旦遭遇不幸(丧失工作能力的疾病、伤残、政治袭击等),他就不再被社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等动物的非人。 象征了人与人之间命定的相互厌恶与敌视 。 “异化 ”的深刻性 人弱小得不堪一击 丧失了抗争的力量 整个世界都是异己 是社会绝对的弱者 卡夫卡作品所显现的世界,正是哲学家们想阐述的“异化”世界:作品中人的那种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放逐感、压抑感;客观世界的那种障碍重重的“黏滞”性,那种无处不在的威权的可怖性,那种捉弄人的生命的“法”的滑稽性,那种屠害同类的凶残性……正是哲学家们想描绘而不能的令人沮丧的“异化”世界。 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 ——巴尔扎克 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 ——卡 夫 卡 《变形记》尖锐地接触到现实生活的几个方面: “ 异 化 ” 现 象 人 的 灾 难 感 人 的 孤 独 感 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20世纪初流行于德、奥、北欧和俄国的一种文艺流派。他们对现实有盲目的反抗情绪,强调表现自我感受、个人主观感情,以过分夸张的形体或色彩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 表现主义创作主张遵循“表现论”美学原则, 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相对立。它反对“复制世界”,即不把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作为真实的依据,主张凭认真“观察”和重新思考去发现或洞察被习俗观念掩盖着的、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实。为此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以造成审美主体与被描写的客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引起你的惊异,迫使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探悉同一个事物的本质。这种艺术手段通称“间离法”。 卡夫卡 资料屏 我们就像物品,而不像活人,人的地位降低了,降低到禽兽虫豸那样悲惨的境地。 —弗兰茨·卡夫卡 卡夫卡的一生,平凡而短暂。他于1883年7月出生在当时奥匈帝国的布拉格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兄妹四人,他是长子。至1924年6月病逝,只活了短短41岁。他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 弗兰茨·卡夫卡,这位中年夭逝的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为数不多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一些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小说《审判》《城堡》和《美国》,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的作品不仅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在大学里被列为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于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德国文学奖金。卡夫卡生前只发表过一个短篇集。他的引起世界瞩目的短篇小说如《判决》、《变形记》、《地洞》,以及长篇小说如《审判》和《城堡》等,都是在他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而三部长篇小说则都是未竟之作。直到卡夫卡死后六年,欧洲国家和美国才开始介绍他的《城堡》,又过了七年即1937年,《审判》在美国出现.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仍关心家人的生活幸福。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家人都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最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爱意死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变成甲虫 成为累赘 绝望而死 惊慌愤怒 逐渐憎恨 把他弄走 小说的情节线索 格里高尔 家里亲人 1、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 2、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 3、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格里高尔的人生观 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焦虑、自责 绝望、空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2013学年重庆市凤鸣山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12-2013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12-2013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 2012—2013学年安徽省蚌埠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缺答案.doc
- 2012—2013学年河南省确山二高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2—2013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统考语文试题.doc
- 2012年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12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12年高一必修一语文1.1.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苏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