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井田制新探——从宗族公社出发,论井田制度是历史实存.pdf

西周井田制新探——从宗族公社出发,论井田制度是历史实存.pdf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周井田制新探 一一从宗族公社出发,论井田制度是历史的实存 张勋 摘要:井田制问题由来已久,自孟子起已两千余载,至今仍是扑朔迷离,列 代大圣高贤都有宝贵箴言,研究成果粲然丰硕。但前人提及井田制,多有否认井 田制者,认为芳田多是孟子基于现实的理想化制度。因为关于井田制度的历史记 载多有冲突,如《孟子》与《周礼》记载不符,且即使是《周礼》本身记载也是 自相矛盾,后世的记载更是与这两者颇有不同,实为貌合实离,故人多非之。西 周土地是“田里不筹”的,这就使得井田的公私田一说尤为可疑。而《诗经》多 处记载农业为集体劳作,加之其生产水平有限,实现个体家庭生产似乎是微乎其 微,而我们知道井田的存在必须是个体家庭生产为基础的。 本文即从此出发,试论述井田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特征,明确本文的观点:西 周井田制确是历史的实存。我们仔细对比发现两汉以前的井田制记述分为两大类 系统,一类为《孟子》系,一类为《周礼》系,前者就是持八家共井说,存在私 田和公田的差异,后者则是分两种情况:小司徒》指得是赋役单位,《遂人》记 得却是行政体系组织。到了汉代,这两大系统融合了,《汉书.食货志》,何休《公 羊解诂》都能体现出来;到郑玄以《孟子》注《周礼.考工记》,赵岐以0周礼.,J、 司徒》注《孟子》,这两大系统则完全混杂在一起,赋役编制混合,这当与汉代经 学的今古文合流有很大关系。 本文的主旨在于以宗族土地制度为工具,大胆地尝试性阐述井田制存在的合 理性,即是说通过对宗族土地本身特性的分析讨论,进而试探索在这种特性下的 土地制度及其公社既有特点,这些特点如能与井田制特点相吻合,即达到了我们 的目的。我们首先释义宗族含义,阐述宗族土地两重性,西周王室土地所有制在 一家一姓的统治者集团内部的共财制,对统治者一家的私有,论证土地王有制, 在法律上的王族集体所有制,经济上的多层宗族所有制表现出来的公私田的两重 性的概念。在对宗族公社的论述中,首先释疑宗族公社这一概念,然后论述公社 存在形态,释解宗族公社,作为原始公社制的遗留,分析在公私田上的劳作及赋 税什一问题,我们重点论述土地定期打乱重分的概念,对宗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的 异同简单比较,说明周属和隶属公社的存在。接着论证了井田制下的个体家庭个 体生产的可能性,论述了个体家庭实际耕占土地数,继而论述西周农业生产工具, 证明个体生产的能力足以脱离集体生产的桎梏。这样,一切又回归到本文观点, 井田制确实是历史的实存。尾声中,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一再出现井田制的“复活” 事件一一回顾,从侧面折射出井田制的存在;同时就井田与宗族的内在关系,笔 者也尝试性的进行了一个探讨。 关键词:井田制 宗族公社 西周土地宗族说 Ⅱ Westweekthewellfarmland systemexplores lately —_setoutfromtheclansmencommune. the wellfarmlandishistoricaltosave theory system actually Zhangxun wellfarmland isfromMeneiusstart tonow Abstract:办e systemproblem up than anotclear of case mole 2.000 stillis the already years,arrive rights today.Many scholars allhavea

文档评论(0)

wq6403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