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研究
I. 问题的提出
II. 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态势
III. 地方工业化与区域城市化相关性变动的分析
IV. 民营经济推进城市化的动力及差异:城市层面比较
V. 民营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机理剖析
VI. 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民营经济,城市化,制度创新,体制转型
I. 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得益于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城市化的推动。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比较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其城市化进程往往都比较快。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城市化水平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提高,当然,提高的程度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趋缓,即存在阶段特征(周一星、曹广忠,1999)。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一个省区或城市如果其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好,民营经济占整个地区或城市经济的比例高,则其人均GDP水平往往也是高的。正因此,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其实是更多地表现为城市化进程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互动。韩国学者李相万(2003,2006)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积累研究中特别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民营经济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运营过程当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体制的基本因素互相共存的特殊现象。在以公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针对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成长、培养市场运营主体、扩大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扩大,在形成国家和社会间的联合资本积累机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无疑担任着有利的主要作用,创造了新的生产动力和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作为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工业化,中国的非国有工业产值(民营经济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2.37%上升到2009年的73.26%,正相反的是中国国有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则逐年下降;无疑,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9年的46.59% ,在中国过去30多年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是重要直接的推动力量(见图1)。
注:数据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图1表明,非国有工业——民营经济的主体,其发展水平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之间是有明显相关性的。这一点,早已经是当今中国社会广泛的共识。
对于中国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在改革开放早期,主要集中于市场化改革、制度创新对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研究;集中于二元结构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及城市空间发展对城市化的成长动力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费孝通先生在对苏南和温州地区进行调查后,发表了“小城镇、大问题”一文,对中国当时依靠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做了精辟的分析和肯定,这是从制度转型创新角度对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城市化问题的最早权威总结。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逐步进入了一个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周振华,1995年),城市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的力量,有关针对城市规模与城市功能的研究开始增加。随着城市与区域经济交易效率的提高,城市规模经济是会扩大的(赵红军,2005);而城市规模的扩大,就可以提高人口集聚和规模经济,城市服务业比重会上升,城市就业会相应扩大(林汉达,1998),城市化水平也会提高。这些分析与研究虽然也立足于制度转型与经济发展,但主要侧重于城市化本身研究城市化的成长,对经济发展与区域城市化的互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
蒋满元(2007)探讨了经济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的逻辑,他认为,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以建制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并不能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依托;另一方面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没有形成对城市化进程足够的经济支持。蒋的结论前半部分我们是有所认同的,但其后半部分未免偏颇。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对地方工业化、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史晋川、钱陈,2008)。
尽管既有的研究存在不足,但还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说明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民营化、市场化与工业化的重要作用,也部分间接地解释了为何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效应。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主要是区域经济现象的描述分析,没有逐次递进地从省级层面上再到代表性城市层面,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作用机制及效果进行比较剖析,故而难以很好解释民营经济推动城市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理。本文侧重研究民营经济与城市化二者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探究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强相关的制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