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我国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 世纪全世界范围内 54
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就有8 次发生在我国。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危害,尤以地震、
洪水、台风为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密度增大、财富
集中程度上升,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高速增长的趋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巨灾问题是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关注
的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的灾害管理责任主要是由政府承担的。政府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
理、兴建防灾减灾工程灾害管理法制建设以及运用各种手段救助受灾群等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在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后和 1998 年长江、松花江流域洪水爆发期间,
政府动员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群众,并调动党、政、军及各社会的力量投入抗灾救
灾活动中,出现了万众一心,共同与灾害抗争的感人场面。政府在各种灾害管理
投入是巨大的。但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补偿方面近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
平。据统计1990 年—2005 年国家财政补偿仅占灾害损失的比例 1.6%,目前在国
家财政紧张局面短期难以得到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政府补偿只能维持较低的水
平。同时,由于巨灾风险的特点,保险业长期以来对巨灾风险采取限制性的承保
政策,保险在灾害补偿中的作用还未发挥出来。此外,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
非政府组织在灾害损失补偿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和操作模式。
综上,我国自然灾害损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的补偿水平很低,95%左右的灾
害损失是由灾民自己承担的,这给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灾后重建造成了极大的
困难。这种局面决定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
问题。
根据对国内国外研究进展情况的考察,巨灾损失的补偿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国
际上经济学和保险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热点,同时该问题也是各个国家都在进行探
索完善的重要实践问题。如何完善巨灾损失补偿制度,政府是否应该参与、如何
参与市场应发挥什么作用、巨灾风险的可保性等问题都成为关注的焦点。美国等
国近年来一直都在进行如何建立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大讨论。
对于我国来说,巨灾损失补偿和巨灾保险问题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是上
世纪 90 年末期。但由于该课题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是很复杂的问题,至今仍没
有形成普遍接收的研究结论和具体方案。
本文围绕此问题从巨灾损失补偿理论,巨灾损失补偿的实证研究以及结合中
2
内容提要
国国情提出建立中国巨灾损失整体性补偿机制的建议三部分展开论述。
在理论研究方面。论文首先对巨灾风险和巨灾损失的概念进行了疏理。长期
以来,巨灾风险被保险业作为不可保风险,予以回避。本文在对巨灾风险特点和
巨灾风险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巨灾风险是具有公共风险和个人风险特征
的整合性风险。巨灾风险的复杂性特点,决定了解决巨灾损失补偿问题即需要发
挥政府的作用,也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论文用大量图表和数据描述了巨灾风险
的发展趋势,并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巨灾损失补偿情况进行了对比。在发
达国家 40%以上的损失补偿是由保险承担的,而发展中国家只有 3%的损失由保险
公司承担。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巨灾损失补偿机制方面的差异很大。
论文接着分析了巨灾损失的政府补偿机制。本文中的政府补偿是指由政府所
进行的直接的灾害救助行为。从理论上讲,政府补偿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灾
害损失补偿体系中都是必要的,这既是由灾害所引起的经济后果、社会后果、政
治后果所决定的,也是由政府的职能和政府补偿能力方面的优势所决定的。为了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的福祉,政府必然会参与到灾害风险管理活动中去,并发
挥重要的管理作用。但问题在于,政府的救助一般是在灾害发生之后,具有滞后
性:一方面救助资金很难及时到位而且往往无法提供足额的补偿,另一方面由于
政府提供大量救助资金往往会增加通货膨胀,并增加政府税收因而受到一定限
制。从国外的实践来看,近年来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发挥保险业在灾害管理中的作
用,并作为政府创新灾害管理模式的重要措施。
论文进而分析了巨灾损失的市场化补偿机制,包括保险补偿机制、共同保险
补偿机制、再保险补偿机制和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的资本市场补偿机制。其中,
保险补偿机制是指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