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诗英译再创造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多少浓情蜜意、豪迈情怀无不以诗歌这一最为 凝练、光灿的文体来抒发。我们的华夏文化,斑斓璀璨,源远流长,对推动人 类文化的发展进程起着无可争辩的作用。特别是属于文学艺术的诗词,独具民 族特有的风格和神韵,是中国古典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数千年的中 国历史迸程中,涌现出大量有名的诗人。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创作了数不胜数的 诗歌。这些诗歌的体裁主要有楚辞、诗、词,还有曲等。 中国古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明珠。正是由于中 国古诗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汉诗的翻译工作。于是, 一个问题随之产生:诗歌可译还是不可译。一派咬定可译或大体可译,另一派 则咬定绝不可译,争论十分激烈。笔者赞成并基于辜正坤教授针对诗歌翻译的 可译因素;(5)不可译因素。1认为不同语言中共有的或具有共性的东西之间的 转换有不言而喻的可行性,即可译性,认为诗歌完全不可译是错误的。 但是,要将以差异为特征的个性化的东西进行相互转换,存在着极大的局 限性,这“不仅因为不同的语言系统本身具有排他性,还因为在进行这种独特 的东西的交换时,往往缺少等价参照物,译者对出发语和耳的语这两者很难做 到‘互通有无’。”2笔者因而得出结论:汉诗英译的再创造性不可避免。除语言 差异造成的影响外,笔者分析并指出汉诗英译具有再创造性的其他原因,如译 入语与源语在文化上的差异、目的语读者的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影响以及语言 学中语篇功能的需求等。 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全可译因素可以用传统的翻译方法,即直译,绝 对忠实源语文本。然而对于那些不能直译的因素,许钧教授提出“要使个性化 的东西被对方所接受,且又不损伤其价值,就不能不设法探索各种可行的手段, ’辜正坤,《译家谈艺录丛书一译学津原》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93 2许钧,《译家谈艺录丛书一译道寻踪》郑舟f:文心出版社,2005:82 Ⅳ 摘要 进行积极的交换。”3也就是说首先要在思维上对汉诗英译的再创造性进行全面 认识,进而在汉诗英译的实践中采取创造性的方法和技巧来克服遇到的翻译问 题,使目的语文本真正成为再创造的果实并被目的语受众所接受。 笔者基于大量实例及前人经验,并从诗歌的三个必要部分一形、音、意角 度总结出几种再创造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指出这些方法并非象数学公式那样可 以绝对套用,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适当选取和参考。总结出的方法旨在增加思维 的宽泛性和启发性。 关键词:古诗,可译性,再创造性,方法 3许钩。‘译家谈艺录丛书一译道寻踪》帮州:文心{Ⅲ葭社,2005:82 V ABSTRACT ABSTRACT tO andfIomhometo the Fromancienttimes abroad.poems,as conteml始raryage and terse usedto theintricateemotiontheunconstrained always express genre.afc thecultural cultureh嬲made influenceson feelings.Chinese indisputable progress as ofmankindwithh

文档评论(0)

wq6403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