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审美异端:中国古代文论“狂”范畴之浅探.pdf

审美异端:中国古代文论“狂”范畴之浅探.pdf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狂”范畴在中国文学史及文论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在 中国古代文论中,“狂”常见于作家气质、作品风格、审美品鉴以及创作 过程等诸多方面。由于“狂”范畴偏离了封建社会正统的美学规范,经 常受到贬斥,因此历来只是零散地出现在古代文艺家的理论视野中,一 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将历代文论中有关“狂”的各种论 述进行梳理,对其进行初步归纳辨析,以便进一步明确这一久被忽视的 文艺理论范畴。 本文共分引言、正文、余论三部分。引言提出选题原因以及选题意义。 正文从文献扒梳和理论归纳两方面进行阐述,分为三节。第一节“狂” 范畴的确立与发展。本节以时间为线索,从历时角度对“狂”范畴进行 纵向考察。首先,从语言意义及社会文化发展来看,“狂”是个内涵丰富、 极具生命力的词语。作为范畴,“狂”最早体现在哲学人道领域,是一种 与“中和”相对立的不合常规的悖逆行为。随着人们自我意识觉醒,“狂” 的积极意义在各个历史时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扬。其次,从文论角度 来看,“狂”起初多被用于描述文人有悖于世俗常规的任意的思想行为, 具有较强的社会道德评判功能。唐代文论中,“狂”逐渐朝着审美风格方 向转移。宋代《诗话总龟》“狂放”门的出现,标志着“狂”在文艺理论 中获得相对明显的独立地位,正式成为美学领域中的一个范畴。该范畴 在明、清文艺理论中进一步得到发展。第二节“狂”在古代文论体系中 的体现。“狂”范畴在古代文论中呈现出零散、复杂的面貌,本节以作家 气质、创作状态、作品风格为基点,对“狂”进行归纳分析,从横向角 度来探讨这一审美范畴的内涵和外延。第一,“狂”与作家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作寥始终是评论的重点,与其他审美范畴比较 而言,“狂”与作家之间存在着特有的密切关系,具体表现为:1.“狂” 是作家身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气质;2.文人之“狂”可分为“病态之狂”、 ‘t进取之狂”、“放浪之狂”等多种形式;3.文人之“狂”在品德与风格 I 上具有双重标准,前者通常表现为贬义,后者则为中性或褒义。第二, “狂”与创作状态。有些作家在创作时会表现出一种疯癫、迷狂的情绪 和行为,这种狂态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激情。创作颠狂 兴盛于唐代,晚明时期达到高潮。它与传统的“发愤”说和“不平”说 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第三,“狂”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 方面:1.“狂”是一种独特的充满强劲力度的审美风格,展现出自由之 美,具有张扬恣肆,直抒胸臆,豪放激越,浪漫无羁等特点;2.“狂” 对于作品来说有时亦指文体形式的变革和创新,即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敢于突破传统格式的创作风貌;3. “狂”与一些文体之间存在着对应 关系,其中以七言古体诗最为突出。第三节“狂”范畴的价值意义。“中 和”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准则,“狂”作为一种异端的审美风格,是对 “中和”的突破和补充,在文学及思想文化发展中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丰富了传统美学范畴。余论部分,介绍“狂”范畴在传统文论中的其它 表现,指出该范畴的研究发展空间。 关键词:狂;异端;古代文论;范畴 Ⅱ Abstract The avital in rolethe of cathegory Chinese of‘‘Kuang”plays history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al theory.In Literary theory, inthe

文档评论(0)

tkhy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