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卷第2期 地理学报 V01.64.No.2
2009年2月 ACTAGEOGRAPHICASINICA Feb.,2009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葛美玲1,2’封志明1
(I.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i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依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人口密度图
分层显示。并形成中国人口分布网系。在此基础|:.建立人口重心曲线.根据人口重心曲线
上点的邻近性实施人口密度再分级.由此获得了更具空问集聚特征的人口密度图。基于人口
密度分级的多圈层迭加分析表明:随着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西北向东南移动,
由稀疏趋于稠密。中国人口分布多罔层集聚特征明显。人口重心曲线表明.人口分布总体上
是从高密度向低密度分布过渡的.其中在低密度中也有高密度地区分布.高密度地区也有相
对稀疏的地区。基于人口重心曲线的中国人口密度再分级表明.中国人口密度町以适度划分
为9级.据此可以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划分为集聚核心区、高度集聚区、中度集聚区、低度
集聚区、一般过渡区、相对稀疏区、绝对稀疏区、极端稀疏区、基本无人区等9大类型区。
统计表明.中国3/4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到l/5的国土面积上.半数以lz的国土面积上居
住着不到2%的人口.研究结果较好地揭示了中周人口分布的空间规律性。
关键词:人口;人12I密度;人口重心;人口重心曲线;GIS;中国
l 引言
等值图(ChoroplethMap)的可读性一直困扰着制图者.怎样才能让等值图传递其数
据应有的信息,又怎样才能让读图者觉得简单易读(没有破碎)Ⅲ?一种数据对应多幅等值
图.还是应该有最满意的一幅?当笔者在制作中国人口密度图时.这些疑问随之而来。由
此带来了等值图的适度分级问题。等值图分级是指某一数值在地图上以面域方式显示的
Interval)就可以清楚地表达这个变量的空问
等级结构。只要选择合适的类别间隔(Class
分布规律.并能显示它的地域集聚特征。到目前为止。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50多
年的历史.可以查到70多篇论文【2】。在国内,它属于专题制图中的统计数据分级问题。
有多种复杂方法,如最优分割、逐步聚类、模糊聚类、模式识别【3】及遗传算法等,轻易不
能看懂.且很少考虑事物空间分布的地理相关性[4】。
我们在应用ArcGIS进行人口密度分级时.发现将人口密度分割成比一般情况下多的
级别.如16级.甚至32级,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习,更易观察到真实的人口分布规律。
进一步将这些不同等级的人口密度分割成为单独的图层.重新组合.可以发现人E1分布
的空间集聚过程。并且,人口密度分级又可以按一定规则重新合并成较少的类别,且更
具地理意义。
isrelatedto else,but
这一规则就是Tobler的地理学第一定律:Everything everything
near aremorerelatedthandistant
things
的地理学第一定律是空间自相关统计的核心理论[71.考虑地理事物的空间相关性正是考虑
收稿日期:2008-05.16;修订日期:2008.11.20
Research011National ofScienceand for
Project Development,No.F2008-l;Mega-projectTechnology
Population
the1 lth Plan
ofChina,No.2006BACl8801】
Five-year
通信作者:封志明(1963一),男,博士生导师。E—mail:f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铁疏散平台施工方案.docx VIP
- 硫酸亚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docx VIP
-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大单元教学解读)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pdf VIP
- 湖南郴电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招聘762人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真题题库及参考.docx VIP
- IPC-2223E-中文-2020 CN 挠性和刚挠性印制板计件分标准.pdf VIP
- 4.3.2扇型花篮的制作.pptx VIP
- GB_T5170_5-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第5部分:湿热试验设备.docx VIP
- PCV的诊断及治疗幻灯片.pptx VIP
- 《机械概述》课件.ppt VIP
- 石砌体作业指导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