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在最初的近30年里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后的20多年里中国经济则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与之相适应,中国财政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追寻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轨迹,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规律性的认识。 一、由“区别对待”到“国民待遇” 二、由“生产建设性财政”到“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 三、由“苛守年度预算平衡”到“追求经济总量平衡” 四、政府收入机制由“不规范”到“逐步走向规范” 以上四点,通过对中国财政政策沿着市场化方向演进的历史性回顾,旨在说明其在变化中所呈现的一般规律,而政策演变的结果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以“一视同仁”的说法为例,中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完全做到“一视同仁”,而且绝对的“一视同仁”似乎永远也不能实现,但这并不妨碍政府将它作为一种政策目标取向。总之,财政政策的演变轨迹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财政正在向着公平、规范、透明方向发展,财政政策已经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创作: 百度 邵会文 邵建平 中国改革开放 财政政策调整回顾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经济学词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1982 1989 1994 1998 2004 2008 2010 1979 【背景】: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外贸逆差增加等问题。 【内容】:“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1.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平衡国际收支 2.改革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促进各级财政实现收支平衡 3.压缩基建规模,控制投资需求。控制消费需求,压缩各项开支。稳定市场,平抑物价 4.增加农业、轻工业投资,提高消费品供给能力。 【效果】:通过宏观调控,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和信贷平衡的预期目标。但由于经济调整中紧缩的政策力度过大,经济增长率从1980年的7.8%降到1981年的5.2%。 【背景】:国民经济出现下滑 【时间】:1982年 【内容】:1982年开始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放松银根,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实行利改税,调动企业和地方的生产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距。 【效果】:从1982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步回升,当年增长9.1%,增幅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1983年加快到10.9%。 【背景】:从1984年后期开始,国民经济过热的迹象又逐步显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不断扩大,投资消费高速增长,价格总水平大幅攀升。为满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要求和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不断扩大财政赤字,而为弥补赤字,银行超量发行货币,又加剧了物价指数上升。 198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上年相比,零售商品价格上升了18.5%,居民消 费价格上升了18.8%。全国各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 【时间】:1988年9月 【内容】: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实行了紧缩财政、紧缩信贷的“双紧”政策。 1.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2.控制社会消费需求 3.紧缩中央财政开支 4.进行税利分流试点和税制改革 【效果】:“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后,经济过快增长得到了控制,物价迅速回落到正常水平,需求膨胀得到化解,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有所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状态有所改变。但是,由于“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企业在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生产难以正常运转,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速回落,居民收入的增幅也有一定的下降,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软,财政困难也日益加剧。 【背景】: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全国排除干扰,解放思想,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到199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继续攀升,投资增长过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市场物价水平迅速上升,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 商品零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款GC9790II型色谱仪说明书.pdf VIP
- 2025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业务中心及双碳业务板块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标准图集-04G101-3 筏形基础.PDF VIP
- (高清版)B-T 4798.3-2023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pdf VIP
- 高中英语教学竞赛公开课、高考复习课件——2025年高考新课标一卷读后续写详析及参考范文专项课件.pptx VIP
- 安装工培训课件.pptx VIP
- 西安航空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备考真题题库汇编.pdf VIP
- 《蒸汽管道竣工全套资料表格》.docx VIP
- 《油气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细则(2025年修订版)》解读与培训.pptx VIP
-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9月开学考试英语试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