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耕文化与古代文士的隐逸情趣.pdfVIP

中华农耕文化与古代文士的隐逸情趣.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农耕文化与古代文士的隐逸情趣.pdf

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核心期刊 2010年第 1期 J.NORTHWEST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NO.1.2010 中华农耕文化与古代文士的隐逸情趣 卢晓河 (陇东学院 中文系,甘肃 庆阳 745000) 、 e 、8 . [摘 要]在 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卷 中,古代文士的隐逸之趣是其显著、生动的无尽主题 。不管是归隐田园的隐 士,还是身居庙堂的朝 臣,山水 田园都是他们心心向往 的精神家园。究其原因,中华农耕文化是决定他们价值取 向的主 要原由。农业作为古代 中国主要的经济方式,影响深远。扎根于农业文化土壤上的中华农人与 自然的亲和感根深蒂固。 故此 ,中华士人无论现实中是否归隐,他们总会把 田园山林当作心中最圣洁、最美好的乐土而去追求。 [关键词]农耕文化;崇尚自然;隐逸之趣;山水田园 [中囤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10)Ol一0055—06 综观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长河,隐逸是其重要、独特的文化现象;综观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长 卷,古代文士的隐逸之趣又是其显著 、生动的无尽主题 。而对山水 田园的向往、企慕又是他们赴之不疑 的共同乐土。古代文士无论出而用世 ,还是归隐避世 ,田园山林始终是他们可进可退的最为深情 的家 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中华农耕文化是决定他们价值取向的主要原由。 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给 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体。中华农人始终以在故土从事农业经济为立身之本 。 正如 《诗 ·豳风 ·七月》描述的:“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也如 《诗 ·周颂 ·噫嘻》所描写的成王时期 的劳动情景:“率时农夫 ,播厥百谷。”从而 ,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成为中华农耕民族独有的追求情致 。在 劳作过程中,田园山水是他们最亲近的生活环境 ;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中,人与自然相融为一。自 然的安宁、和谐之美浸润着他们的心灵,抚慰着他们耕作的劳苦 。祖祖辈辈固守在土地上的农人,田园 山水的美好记忆代代相传,成为华夏农人最为深情的心灵港湾。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对 田园山水的向往 也成为文人们乐于表现的永恒主题。不管是归隐田园的隐士,还是身居庙堂的朝臣,田园、山水都是他 们心心向往的精神家园。 一 、 中华农耕文化滋育的农本思想之脉 中国是世界史上最稳定的“大型农国”,农耕文化是 中华传统文化 的主体 。无论是 以诸子百家为代 表的精英文化,还是民间风俗、信仰,大都以这种周而复始的农业经济为源。这与中华 民族所处的地理 环境有关。地理环境,提供 了一个 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自然背景和发展场景 ,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机体的深 厚载体和重要架构 。在人类改造 自然、利用 自然的能力还较低下的文化生发阶段 ,地理环境决定着社会 物资生产的类型和特点。考察世界文化的三大类型可知 :气候恶劣的草原地区为畜牧业提供了草场,也 由此形成了游牧文化粗犷豪放的显明品格 ;海边的渔盐、交通之利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方便,也形成了海 洋商业文化的外向拓展精神;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农业便成为最基 [收稿 日期]2009—09—21 [基金项 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 目计划资助 (O610—01);陇东学院科研项 目(xysk0710—05) [作者简介]卢晓河(1966--),甘肃西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一 55 — 本的经济类型,农业文化稳定、持重的特点也由此形成 。 中华大地处于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 。其地理形势早在 《尚书 ·禹贡》中就有基本 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胡建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