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体派宋诗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同光体派的宋诗学是宋诗学发展到晚清时期出现的一个高峰,同时也是传统诗学的一次 全面总结。同光体派的宋诗学,就其实质来说,是同光体派的宋诗接受史。 同光体派作为晚清民初宗奉宋诗的诗歌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由 于诗学主张与诗歌自U作之间的关系表现复杂,要从同光体派诗歌创作与宋诗的关系来判断其 宋涛的接受则远非笔者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同光体派的诗论为研究对象,对同光体派的 宋诗学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梳理,力图理清其宋诗学面貌,揭示同光体派宋诗学的特点和成就。 引言部分概述了清代宋诗学的发展演变历程。 第一章论述了同光体派宋诗学产生的背景。首先研究同治中兴与同光体的关系,强调了 同治中兴以来的文化举措和学术背景对宋诗学的促进作用。接着选取曾国藩这样一个特殊人 物作为同光体派宋诗学产生的人物背景。曾国藩是中兴群臣的代表,同时也是宋型文化的典 型代表,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学术声望,使他在宋诗学发展中既有引导诗风之功,又起到了沟 通不周宗宋诗派的作用。 第二章论述了同光体派宋诗学的产生及发展。本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清代的宗宋风尚 由来有自,而同光体派宗宋却直指道成宋诗派。针对这一现象,研究指出,同光体的“同” 字所指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对应着宋型文化精神。此种文化精神由始至终地影响着同 光体派宋诗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说明同光体派与道威宋诗派并非前后相续、紧密相连,而 是存在着一个断层。然后分别从试帖诗对诗风的影响和宋人诗集在清代的流传两个方面论证 了断层的存在。随后对同光体派的发展进程作了分期,总结了同光体派宋诗学的基本特点。 第三、四、五、六、七章是对第二章总述内容的具体阐释。分别探讨了陈衍及同光体派 各个分支的宋诗观。说明同光体派宋诗学各有侧重:闽派在诗学接受上立足于唐而变唐,其 宋诗学表现为“唐神宋貌”:赣派以宗宋为本位,立足于宋代江西诗派,承其风格、技巧并 上溯到江西诗学的先贤陶潜:浙派宋诗学以宋诗沟通六朝,吸收宋诗的学问化和“以理为诗” 特色,并将“以理为诗”.L升为“因诗见道”,带有浓厚的异化色彩。 余论部分说明了同光体派在宋诗研究上采取“见仁见智”的传统诗学阐释方法,并对宋 人承韩愈而来的“余事作诗人”观点作了有选择的继承。文章最后结合晚清以来的社会文化 巨变,剖析了同光体派的文化意义。 关 键 词: 宋诗学同光体派 接受史 中国图书分类号: 1206 ABSTRACT The whichstudied schoolnot a Songpoetics byTongGuang only develops at thelate alsoatradition comprehensivepeak poetics QingDynasty,but summing atthesame time.The of schoolisthe up SongpoeticsTongGuang poemaccepts the of asfaraswhoseessenceisconcerned. historyTongGuang’studying Asoneofthe of School school,the biggestpoerty poem TongGuang whose and havereachedhigh

文档评论(0)

wq6403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