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农民工问题.docVIP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农民工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农民工问题.doc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农民工问题( 肖金成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对于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特定的人口规模、城乡关系、区域差异以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决定了中国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要求,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探索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途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南沿海地区吸纳农民工的能力有所下降,但农民工能否大量回到农村,农村能否重新吸纳他们,值得深入考虑。 【关键词】中国特色;城镇化;农民工;就业 一、国情特点对城镇化的影响 我国面积博大但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有限,人口众多而素质不高,实现城镇化又面临着特定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等多方面约束,充分认识我国的这些基本国情特点是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础和前提。 1.宜居土地和水资源不足,人地关系紧张 我国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国土,但土地资源中山地占33.3%,丘陵占9.9%,盆地占18.75%,平原仅占11.98%,适宜城镇发展的土地资源非常匮乏。通过对综合高程、年降水量、≥ 10℃积温、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地形坡度、地貌等各地理因素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分析,发现一类宜居土地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而且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与优质农田高度重合。在这些地区既要发展农业,解决吃饭问题,又要建设城镇,享受现代文明,人地矛盾相当突出。 受自然与人为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国土的一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生态十分脆弱,而东部季风区因降水集中,却容易引起旱、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这些地区对人类经济活动特别敏感,环境承载能力低下,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从水资源的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东丰西缺,80%左右集中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但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城市缺水问题十分严重,尤以环渤海湾和西北地区最为突出。今后城市缺水形势会更加严峻,将从以工程型缺水为主向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为主转变。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影响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2.人口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多,人口流动规模和空间跨度大 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007年我国人口达到13.2亿人,在占世界7.2%的国土面积上居住了21%的人口。现有农村户籍人口9亿多人,虽然高达1亿多的农民工被计入城市常住人口,但未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与福利。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成果,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量峰值将达到15亿。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预计将达到70%,总量超过10亿的城镇人口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城镇人口群体,这不仅意味着空前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也表明未来将有3~3.5亿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和城镇。 受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导向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呈现出跨省流动,即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从西向东流动的趋势。不仅人口流动数量大,而且由西至东的空间跨度也相当大。东南沿海地区的务工人员来自于四川、贵州、河南等中西部省份。如此规模和空间跨度的城镇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3.区域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辽阔的地域使我国各地区在自然、经济地理和区域文化方面差异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006年,上海的人均GDP57695元,北京50467元,而贵州仅为5787元,云南和甘肃也未到10000元。就城镇化而言,东部的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2006年,全国平均水平为43.9%,广东为63%,辽宁为58.99%,浙江为56.5%,江苏为51.9%,而贵州却只有27.46%,甘肃只有31.09%。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镇体系较为完整;西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不仅中小城市、小城镇难以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大城市发展速度也很慢。多个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这种空间分化现象还会进一步加强。   表1:2006年不同省区的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 地区 二产占GDP比重(%) 城镇化率(%) 地区 二产占GDP比重(%) 城镇化率(%) 北京 27.84 84.33 河南 53.81 32.47 天津 57.08 75.73 湖北 44.39 43.80 河北 52.44 38.44 湖南 41.64 38.71 山西 57.83 43.01 广东 51.26 63.00 内蒙古 48.57 48.64 广西 38.91 34.64 辽宁 51.12 58.99 海南 27.34 46.10 吉林 44.80 52.97 重庆 42.99 46.70 黑龙江 54.38 53.50 四川 43.71 34.30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