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废纺系统 开清棉 梳棉 粗纱 细纱 4)化纤与棉混纺系统 精梳系统: 原棉:清梳联 精梳准备 精梳 涤纶:清梳联 预并条 二道并条 三道并条 粗纱 细纱 普梳系统: 4.2.6.3小卷定量:定量轻,产量低,梳理好。 4.2.6.4小卷结构:横向均匀、纤维伸直,成形良好、重不匀小。 4.3钳板机构 钳板摆轴传动机构、钳板传动机构、上下钳板等 4.3.1钳板摆轴传动机构、钳板传动机构 四连杆机构 4.3.2上下钳板:注意死隙长度,要小。 4.4钳板机构的运动规律 4.4.1工艺要求 ▲梳理隔距及其变化要小 ▲钳唇握持要牢 ▲钳板开口要充分 ▲钳板闭合与分离接合时速度要小 4.4.2落棉隔距和梳理隔距 落棉隔距:钳板摆动到最前位置时,下钳板钳唇前缘与后分离罗拉表面间的距离。 落棉刻度不同意味着钳板摆到最前位置后开始后退的起点位置不同,钳板后退途中与锡林头排针相遇的时间和位置也不同。 落棉控制:调落棉隔距或改变给棉方式 梳理隔距:在锡林梳理过程中,上前板钳唇下缘与锡林梳针间的距离 梳理隔距是变化的,梳理点也在变化 4.4.3钳板开闭口定时 闭合定时:生产常以锡林第一排梳针到达上钳板钳唇下方时使铅板闭合时的分度数 从工艺上讲,钳板闭口应早于或等于与锡林头排针相遇时得分度;梳理结束后应及时开口,以便新须丛头端上抬而顺利进入分离钳口。 一般握持梳理矛盾大时,钳板闭合应提早些;当须丛抬头矛盾大时,钳板闭合可推迟些,以便开口。 第五节梳理部分 5.1精梳锡林 分类:植针式和锯齿式 5.2锡林梳理工艺分析 (1)锯齿的规格:各组由前到后,针齿工作角由达到小 齿密由稀到密 (2)齿形参数:负角弧背 (3)锡林弓形板定位:用弓形板定规将锡林弓形板前沿与分离罗拉表面距离固定,固定弓形板此时车头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 定位迟,头排梳针和末排梳针都与钳口相遇迟,梳理有利。 (4)针面状态 (5)毛刷质量 5.3顶梳 作用:梳理须丛的后端,阻止夹杂在须丛中的短纤维、杂质进入棉网。 顶梳工艺 顶梳植针密度 顶梳得进出和高低 第六节分离接合 6.1分离罗拉 FA261:平面多连杆机构和外差动轮系组成 动力分配轴29T 锡林轴O上143T 分离罗拉定时调节盘 曲柄销A 偏心轮上的铰接销B 偏心轮中心C(变速) 活套转体D DO2绕钳板摆轴左右摆动 转体延伸E EF连杆 首轮摆臂FO3 外差动轮系33T 6.2分离接合工作分析 6.2.1分离接合过程和分离从长度 过程:须丛中纤维逐渐到达钳口,头端在前的先到,前后纤维产生位移,分离罗拉逐步从中抽出部分纤维,形成分离纤维丛,叠合在上一工作循环的棉网尾部上实现分离接合 分离丛长度:第一根和最后一根线为在分离丛中的头端距离必然是分离罗拉运动曲线上开始分离和结束分离时的位移差值 6.2.2分离过程的变牵伸值:E=VT/(VA-VB) VT:分离罗拉位移速度, VA顶梳摆动速度, VB分离钳口速度 6.2.3有效输出长度、接合长度和接合率 L=S+G L:分离纤维丛长度,S:有效输出长度 G:接合长度 接合长度愈长,接合质量和条干均匀度较好 接合率η η= G/ S×100% 接合率愈大,重叠愈好,棉网厚度增加,接合阴影减少,接合质量提高 第一根 最末一根 a-分离罗拉开始到转 b-分离罗拉开始顺转 c-分离接合开始点 d-分离接合结束点 e f 分离罗拉基本静止 分离工作长度 分离丛长度 6.2.4继续顺转量 6.2.5前段到转量 6.2.6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及开始顺转量 棉网中的鱼鳞斑:提早分离罗拉顺转定时。 调节顺转定时,分离罗拉曲线基本不变,但改变了运动曲线中的横坐标的分度数,有效输出长度不便,分离工作长度和接合长度变化不大,对条干均匀度和接合质量影响不大。但对继续顺转量、前段倒转量、导入机内棉网长度影响较大 纺长绒棉时,提早分离定时,机器高速时,提早分离定时。 6.2.7总顺转量和总倒转量:即有效输出长度 第七节 精梳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 第五章并条 第一节概述 1.并条工序的任务 并合作用;牵伸作用;控制条子质量;制成熟条 2.并条机发展 3.并条机工艺过程 4.现代并条机的技术特点 4.1性能优良的牵伸机构 4.2稳定可靠的加压机构 4.3适应高速的喂入机构 4.4自动清洁系统 4.5大卷装大容量 4.6合理可靠的传动设计 4.7自动监控和自调匀整 第二节条子并合 2.1并合原理:若干根棉条并合后,使棉条长片断不匀降低。 各根棉条的重量均方差分别为σ1σ2…σn 各根棉条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