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案
第一讲
本讲重点:
1、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分期
2、礼乐文明与文学观念
3、“文学”、“文章”及两者之关系
一、前 言
中国文学批评史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史。当下,西化之风日炽,对于传统理论则有忘本之虞。在此情形下,我们很容易一味附和某些专家的“失语说”(曹顺庆等)。这显然是一个话语陷阱,它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完成了对学术资源的有效征用。
在我看来,“忘本”主要表现为不能有效完成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而不能简单归咎于少建了几所国学院。传统理论的活力最终体现在阐释现实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一个纯粹用于摆设的古董。面对层出不穷的文学与文化现象,传统文论如何有效融入理论话语之中,并发挥其理论活力,显然是其完成现代转换的必由之路。李泽厚、汪晖等学者是成功地完成这种转换的典型。正如我们教材的扉页上所说的,“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真正的学者大多学贯中西,但如何“学贯中西”则值得我们深思。有一点毋庸置疑:要有效征用古代文论资源,必须先熟悉它,完全了解它。这就需要我们沉入其中,下一番苦功夫。
在进入正式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先谈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分期问题。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商务印书馆1934)的自序和总论中,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分期提出如下看法:“自周秦以迄南北朝,为文学观念演进期。自隋唐以迄北宋,为文学观念复古期。南宋金元以后直至现代,庶几为文学批评之完成期。”显然,郭先生将文学批评史划分为演进、复古、完成三个时期。他认为:“文学观念之演进与复古二时期,恰恰成为文学批评分途发展的现象。前一时期的批评风气偏于文,而后一时期则偏于质。前一时期重在形式,而后一时期则重在内容。所以这正是文学批评之分途发展期。至于以后,进而为文学批评之完成期,则一方面完成一种极端偏向的理论,一方面又能善于调剂融合种种不同的理论而汇于一以集其大成。由质言,较以前为精确,为完备;由量言,亦较以前为丰富为普遍。”可见,郭先生基本上是从文论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来划分历史分期的。
张少康先生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中提出了自己对历史分期的看法。他认为,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古代和近代;五个时期:一、先秦——萌芽产生期;二、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三、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四、明清——繁荣鼎盛期;五、近代——中西结合期。
张少康的这种划分首先有创作方面的基础。先秦是古典文学发展的奠基时期。《诗经》、《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源头,诗、骚的传统也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先秦散文也相当繁荣,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均对后世影响极大;汉魏六朝是各种艺术形式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的时期。各种形式的诗歌(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诗,乐府诗,民间歌谣,以及律诗、绝句等近体诗的雏形)都开始形成。辞赋、骈文迅猛发展。散文从诸子、史传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文类;唐宋金元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陆游等,散文有唐宋八大家。词作为诗的别体,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到高峰。唐传奇与宋话本,则为古文言和白话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戏曲有关汉卿、王实甫等人;明清以戏曲小说为主流;近代文学创作相对沉寂,与资产阶级革命密切相关。其次,此一划分有文学思想发展方面的依据。先秦时期,产生的儒道两方面的文学与美学思想,主宰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发展。不过这一时期没有完整、独立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基本的文艺观点如“诗言志”、“兴观群怨”、“文质彬彬”、“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籁”等,基本的命题如虚静、物化、形神、言意等,均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发展影响至深。汉魏六朝是古代文论发展成熟期。这一时期,文学成为独立的部门。儒家文学观经过了适合封建大一统要求的改造。进过六朝玄学的发展,道家文学思想更为完备,并结合了佛学思想。这样,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内儒家而外释老”的基本特征。《文心雕龙》的诞生,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的形成,有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概念、名词术语、美学范畴。唐宋金元是古代文论深入扩展期。它在六朝基础上,对一些理论问题做了更深入的阐说。尤其是形成了以意境和韵味为中心文学理论观。皎然、司空图、苏轼的理论,以及严羽的重要著作《沧浪诗话》。出现了戏曲小说理论的萌芽。明清时期是繁荣鼎盛期。这一时期在总结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夫之、叶燮、王世禛、沈德潜、袁枚的诗论,桐城派的文论。小说、戏曲理论有了巨大发展,著名小说理论家有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戏曲方面有李渔的《闲情偶记》。近代中西结合。鸦片战争之后,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学、美学思想开始引进,并开始与传统文论相结合。这方面的代表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二、先秦两汉:绪论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