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十一五”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06-2010年).docVIP

宣城市“十一五”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06-2010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宣城市“十一五”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 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绿色食品发展,适应苏浙沪等销区市场的需求,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宣政办[2004]5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就 至今为止,我市已有105个品种分别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认证,占全省认证总数的近1/6,位居全省前茅。其中有39家企业、56个农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认证面积29085.2公顷,产量30713.5吨、1100万只(禽蛋)、1.8万头(生猪);23家企业、42个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环境监控面积31287公顷,认证产量69248吨;获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企业6家、7个产品,认证面积近500公顷;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34家,认证面积突破3万公顷,其中茶叶6113公顷,水产品22333公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力度不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禁限用农药管理不严,替代农药推广滞后,产地环境被污染等原因,一些农产品药残及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业滞后,一些企业加工工艺和设备相对落后,建立起标准化生产加工制度和现代化质量管理制度的企业少,安全生产、质量监管和品牌培育难度大。三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对农残控制、安全农药的使用、用药安全间隔期不能很好地掌握,给优质农产品基地实施无害化操作增添了难度。受财政限制,我市的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尚不健全,质量安全工作基础薄弱。 另外,企业发展规模小,总量和数量低,发展基础薄弱,各县市区政府重视程度不一,财政给予奖励措施不等,这些都是影响绿色食品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一)、有利条件 1、资源潜力巨大。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总土地面积12340km2,为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皆有,特别是丘陵地带,土层深厚,有机质平均在2.5%以上,植被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在55%以上,土地垦殖率为23.5%,大大低于全省42.4%的水平。 2、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由于气候、地形复杂多样,孕育和繁育了十分丰富的农作物品种,粮、油、棉、麻、丝、茶、糖、烟、果、药、杂等11种类的几百个栽培品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化、集约化种养业迅猛发展,特别是水产品、畜禽产品、食用竹笋、高山蔬菜、食用菌等品种日趋规模,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3、优越的区位条件。宣城地处上海市经济辐射圈的边缘,随着合杭、沪杭高速的建成,两地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皖赣铁路、宣杭铁路、318国道、104、215省道、宣广高速公路,把整个市域与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各级各类中心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全面开发绿色食品生产,发挥区位优势,市委早在《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中就指出:突出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基地建设,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适应苏浙沪等销区市场的需求。同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意见的通知》,2003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大市和绿色食品强市。为鼓励发展安全食品的生产,各县市区出台了多种优惠和奖励办法,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认证步伐。 (二)、不利因素 1、环境污染严重。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加之环保措施滞后,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全市工业废水超标排放总量已达1578万吨,境内主要河流不同程度的被污染。酸雨发生频率高,污染范围大,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因开矿、采石、修路、建厂等生产活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面积还在增加,据统计,全市耕地中水土流失面积达40.66万公顷,其中中强度流失面积达14.2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8.97%。 2、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传统工业化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以扩张为主,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普遍突出。多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只关注如何降低成本,但对如何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如何减少污染,如何创建节约型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对于如何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考虑不足。 3、农业面源污染日渐突出。特别是水土流失,化肥与农药流失,畜禽水产养殖,农业废弃物以及生活污水污染等在我市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

文档评论(0)

飞扬的岁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