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联合支护穿越喜儿沟隧洞特大塌方
[摘要]:喜儿沟水电站引水隧洞在3+710~3+640段在变形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特大塌方,在塌方处理过程中,根据新奥法支护结构设计原则对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塌方发展的不同状况,分别采用了副拱悬臂钢挑梁逐步推进和混凝土栓塞回填及大管棚联合补强小导管增压注浆支护的方法,运用过程动态控制原理,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新奥法、悬臂钢挑梁 砼栓塞 大管棚 小导管 特大塌方处理
中图分类号: TV551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概况:
白龙江喜儿沟水电站位于甘肃省舟曲县,是尼什峡~沙川坝河段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的第11级电站。引水发电隧洞全长8393m,为圆形有压隧洞,过水洞径7.5m,设计流量141m3/s,流速3.19m/s,隧洞底坡为5‰,全断面双层钢筋混凝土衬砌。
岩性为绢英千枚岩夹炭质千枚岩、板岩,香椿沟下游为炭质千枚岩夹绢英及板岩,岩石软硬相间,绢英千枚岩和板岩抗风化能力较强,属中硬岩,力学强度稍高;炭质千枚岩易风化成碎屑、碎片状,抗风化能力差,属软岩,并夹于绢英千枚岩中,多形成层间挤压带,地貌上呈条带状凹槽,山岩裂隙水丰富,岩性复杂。
塌方情况
喜儿沟水电站引水隧洞2#施工支洞主控隧洞在临时支护完成后,由于长期未进行衬砌施工,围岩蠕变,严重侵占衬砌断面,无法保证衬砌厚度及钢模台车穿行,在衬砌施工至3+550时,暂停了衬砌施工,开始对变形欠挖段进行拆除钢拱架及扩挖施工,随着钢拱架拆除,及时钢钎维混凝土封闭围岩支护拱架,在拆除至引3+710钢拱架后,岩石有掉块现象并且有小塌方,随后及时对该段进行了挂钢筋网及喷射钢钎维混凝土封闭围岩,在0.5d后,已喷混凝土出现裂缝,钢拱架发生扭曲,以处理塌方部位钢拱架全部垮塌,塌方空腔高达10m,塌方段长约10m~12m,处理好的8榀拱架被砸塌且塌方段上下游1多榀钢支撑变形。
塌方原因分析
3.1主观原因分析
根据塌方面围岩暴露情况判断,该段隧洞围岩主要为炭质千枚岩,围岩十分破碎,成层块状,节理发育,层面光滑,部分断层夹角与洞轴线趋于平行,自稳能力差,地下水丰富,围岩应力不断释放,围岩松动圈不断扩大,且灌浆施工中,未增打排水孔,地下水及灌浆用水聚集在岩面之内,无法及时排除,进一步加剧了围岩侵泡,造成围岩失稳隧洞坍塌。
3.2客观原因分析
1、在处理之前对塌方段进行了固结灌浆,因围岩裂隙发育,造成该固结段较浅;
2、采取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未能及时改变施工方法;施工支护不及时,围岩暴露过久,引起围岩隧洞、风化,忽略了围岩变化规律;
3、支护强度未达到要求时。为了加快进度,喷砼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支撑未能被喷射砼包围密实且立即进行了周围钢拱架拆除;
4、一味的压缩工期,在施工过程中追求进度,改变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
塌方及处理:
第一次塌方原因及方案:
2011年12月17日晚18:00左右引3+710~3+680段右侧出现较大塌方,塌腔最大深度约4m,支护台车、电焊机、喷锚机等施工设备均被阻断在上游;2011年12月31日早晨,2#支洞主控隧洞引3+700~3+695塌方段在打锚杆支护处理过程中,引3+680~3+660段右侧及顶拱出现较大塌方,塌腔最大深度约5m左右;2012年2月17日中午塌方处理施工至桩号引3+680.2时,引3+694~3+3+680段已塌方处理完成段右侧边顶拱再次出现塌方;2012年2月24日晚23:30在对引3+702~3+694段裂缝混凝土补喷过程中,此段右侧边顶拱再次出现塌方,塌方高度约4~5m,并且左侧钢拱架出现变形及混凝土出现裂缝。
处理方案:
1、等待围岩初步自稳后,首先对渣体进行处理,出渣拟采用逐步、分段的方法,初期出渣根据坍塌的情况,可保留底部石渣(以便及时的喷砼封闭围岩表面)。
2、采用钢钎维喷砼封闭已坍塌的边顶拱及掌子面围岩表面(可先从两边进行),喷砼厚度为10cm。
3、钢支撑跟进,按间距30~50cm进行,连接筋采用Φ25,间距80~100cm,锁脚锚杆Φ25、L=3~4.5m,间距150cm。钢支撑安装完成后,对两边墙拱架进行挂网喷砼28cm,局部塌方部位采用满喷砼处理。
4、拱顶坍塌部分可采用副拱分层加固安装,分层高度一般为1.5m~1.8m之间,副拱采用Ⅰ18工字钢,连接钢筋采用Φ22、Φ25交替相错的连接方式,连接筋间距50~80cm。锁脚锚杆(Φ25、L=3m)间距为80~100cm。副拱安装采用人工搭设脚手架分层安装;同时靠掌子面塌腔体也采用钢支撑以悬臂梁形式逐步推进进行支护。钢支撑支护形式见图2:
图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