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仪器 ? 1.光具座 2.白炽灯? 3.凸透镜、凹透镜 4.物屏、像屏 5.平面镜 (2)自准法(平面镜法) 这是许多光学仪器调节的基础方法,要熟练掌握。如分光计中望远镜的调节。 此法的优点:直观、方便、快速。缺点:误差较大。光路原理如下: (3)物像距法: (4)位移法(两次成像法、共轭法、贝塞尔法) 这是许多光学仪器、光路共轴调节的基础方法,要熟练掌握。此法的优点:避免了在测量物距、像距时由于估计透镜光心不准所带来的误差。 注意:经过分析知,L以刚刚等于4f为好,这样误差较小。 光路原理如下: 计算公式: ? 2.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1)????利用平行光测量焦距 (2)??? 自准法(平面镜法) 依据: = O2P (3)物像距法(辅助凸透镜的方法) 其中, 物P的实像P1作为凹透镜的虚物成实像P2。 1、做光路的同轴等高的调节(1)粗调(2)细调:利用两次成像法,大像追小像。注意:若光学系统有多个透镜,则应先调好有关一个透镜的共轴,不再变动;再逐个加入其余透镜,调节后面增加的透镜的光轴使其与原透镜的光轴一致(即使同一物的中心在屏上所成像的位置不变)。这是光路调节的基本步骤,要掌握。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1)?平行光法(2)??自准法 实验内容 注意:①平面镜要尽量靠近透镜,这样像的亮度强。②透镜的位置用左右逼近法确定。③要去伪存真,找到所需(注意透镜的凹面反射像的位置)。(3)物像距法可以分三种情况进行: (3)物像距法①凸透镜成的像要尽量的小些,凹透镜成的像要尽量的大些。②透镜的位置用左右逼近法确定。 数据处理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自准法 实验目的 ? 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最简便、最常用的平面镜自准法、物距像距法(包括位移法)。 1、? 学习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2、? 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3、? 初步掌握调整光学系统成共轴的方法。 光学仪器种类繁多,而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元件。而反映透镜特性的基本参数是焦距。 ? ? 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很多,原理不尽相同,但最根本的出发点都是物像公式。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1)利用平行光测量焦距 透镜面向远处物体,使其在与镜面平行的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用米尺量出透镜中心至屏的距离,即为透镜焦距的大小。 特点:简便迅速。 缺点:不够精确。 实验原理 可以分三种情况进行: (1) (2) (3) 注意观察像的特点。 注意:以刚刚等于 为好,这样误差较小。 1、??? 测量凹透镜的焦距 (1) 平行光法 (2)?自准法 ①凸透镜成的像要尽量的小些,凹透镜成的像要尽量的大些。 ②平面镜要尽量靠近透镜,这样像的亮度强。 ③透镜的位置用左右逼近法确定。 ④要去伪存真,找到所需(注意透镜的凹面反射像的位置)。 18.94 18.89 19.00 18.90 18.90 19.00 焦距 f 43.89 44.00 43.90 43.90 44.00 透镜位置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物像屏位置 平均 5 4 3 2 1 单位:cm 结果表示: (3)物像距法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等大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像的位置P‘ 透镜位置O 物的位置P 像的特点 次数 物的位置P 透镜位置O1 透镜位置O2 像的位置P‘ 1 25.00 56.12 73.38 105.00 80.00 17.26 19.06 2 25.00 53.50 81.80 110.00 85.00 27.60 19.00 3 25.00 52.10 87.22 115.00 90.00 35.12 19.07 4 25.00 53.00 93.46 120.00 95.00 40.46 19.44 (1)???????????(4)? 共轭法 单位:cm 分析:L越大,误差越大。L以刚刚等于 为好。要求学生在相同的物像间距下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次数 物的位置P 凸透镜位置O1 凹透镜位置O2 像的位置P‘ 1 25.00 73.38 87.70 105.00 17.30 2 25.00 73.38 87.70 105.00 17.30 3 25.00 73.38 87.61 1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年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同步检测 2(带答案).docx VIP
- 数据治理概论课件:数据治理工具.pptx VIP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04G323-2 图集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工作级别A4、A5).pdf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公开课课件.pptx
- 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pptx VIP
- 惯性器件原理课件.pptx VIP
- 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pptx VIP
- 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莫桑比克考察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