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鲜活的历史,又开始了! 历史,并不仅仅是课本里面枯燥无味的文字。它也可以是过去的曾经活着的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它还可以是不同的人演绎的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我们可能不知道它如何开始,但我们肯定会知道它的结局。所谓得失成败,任由评说,也是针对结局吧——这就是历史。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真的能够找到很多事物的来龙去脉的。 包括今天,它也是明天的历史。 清末某次科举考试,其试题为“昧昧我思之”(语出《尚书·秦誓》,乃深潜静思之意。)某考生不解题意,做成一篇“妹妹我思之”的情书文章。考官阅卷时,不禁哑然失笑,即提笔在卷上批了五个字,两句话联起来,恰好成为一副滑稽可笑的对联。请你想一想,考官会批哪五个字? “妹妹我思之, 。” 还是在清朝,一位姓陈的书生本来和妻子恩恩爱爱的,在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嫌妻子是农家妇,想把妻子休了,但又不好开口,于是就写了一封家书回家,这封家书就一张白纸,一个字也没有。在家苦等丈夫衣锦还乡的妻子收到家书一看,知道丈夫变心了,她就拿丈夫寄回的白纸写了一封信回寄给丈夫,里面写了一首诗,丈夫看后羞愧不已,取消了休弃妻子的念头。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吗? 谁家如果要致富,少生孩子多养猪! 多生一个,不如多养一窝! 关注女孩的成长,就是关注一个民族的未来! 生男生女都一样,生女更比生男好! 中国古代流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一说,你又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呢? 经济史部分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 B、社会人口增长 C、井田制的崩溃 D、铁器牛耕的出现 封建制度下无法克服的一对矛盾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的,本身具有分散性,且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由于封建剥削的沉重,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往往被迫出卖土地。在土地兼并之下,自耕农经济破产,一方面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战争;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财赋来源,造成统治危机。所以,新王朝建立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也会一定程度上实行轻徭薄赋,减轻自耕农的负担;但是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趋向腐败,新一轮的土地兼并又会愈演愈烈。 第 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秦国确立封建制度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奖励耕战 B、废井田、开阡陌 C、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和牛耕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C.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 D.井田制遭到破坏 一、中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 山东 黄河流域 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山西 二、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材料一 (西汉时期)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楚越之地,地少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引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西汉于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汉武帝时,规定由政府直接控制铁器的生产和销售),……长江以南只有现在湖南省南部的桂阳郡一处。 ——引自史念海《秦汉时代的农业地区》 材料一、二反映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反映:生产落后,人力缺乏。 材料三: 西汉元始二年 (公元2年),人口密度(人/km2 ) 太原郡:13.1 会稽郡 :12.3 南海郡: 1.0 唐 代,人口密度(人/km2 ) 河东道 :23.1 江南东道 :31.44 岭南道 :2.71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反映: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材料四 宋金对峙时期,……江浙一带……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反映:江浙一带已成为农业高产区。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发展趋势: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原因:西汉时期,北方经济发展超过南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西民族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英语资料:100个句子搞定3500词.docx VIP
- 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滨水绿地详细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课件).pptx
- 滨水景观绿地设计的原则.PPT
- 地面35kV预制舱变电站安装工程(劳务部分).doc VIP
- 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课件:滨水景观生态设计.pptx VIP
- 河道保洁服务文明作业保障措施.docx VIP
- 滨水景观案例.ppt VIP
- 严重多发伤处理的欧洲共识(2025)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课件:滨水景观文化设计.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