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咸阳与七夕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都咸阳与七夕节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这首著名的《七夕》诗,是唐代咸阳人窦常所作。窦常(746~825),字中行,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大历十四年,登进士第。贞元十四年,为淮南节度使杜佑节度参谋,后历泉州府从事,由协律郎迁监察御史里行。元和中,佐薛苹、李众湖南幕,为团练判官、副使。入朝为侍御史、水部员外郎。八年出为朗州刺史,转夔、江、抚三州刺史,后除国子祭酒致仕。诗入《窦氏联珠集》,《全唐诗》存诗26首。与其兄弟牟、群、庠、巩并称五窦。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对当时的京畿之地咸阳来说,也应是最早的发源地。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宫中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也难怪窦常能写出这样描写七夕的佳作。 七夕节的形成,是由星变人的过程,又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它也是人和自然之间建立起来亲善和谐关系的特殊体现。织女作星名,初见于我国现存最古的科学文献之一《夏小正》。在西周的民歌《诗经·小雅·大东》中,织女、牵牛颇具神话雏型,不仅仅是银河两岸的星,而且将天上的星辰与地上的耕织生活联系在一起。从战国至汉初,织女、牵牛日渐人格化。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把都城咸阳从渭北扩展到渭南时,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三辅黄图·池沿》),织女、牵牛的天象给秦都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传统的七夕节,传说牛郎织女将在这一天鹊桥相会。千百年来,这一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而牛郎织女的传说也成了中国四大传说之首。美丽的爱情感染着人们,但很少有人去考证这一传说的发源。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研究员、兴平市方志专家翟崇仁经过十多年考证发现,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就在咸阳市辖的兴平。   七夕是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相会的日子,而牛郎的原型就是东汉的董永。董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人物之一,他侍奉双亲、卖身葬父的孝行被奉为行孝的典范。翟崇仁的观点首先源于今兴平市东北五里子孝村西那棵槐荫树,古朴高大,苍劲叶茂,充满仙姿神韵。这棵古槐树干胸径在1.5米以上,当地传说董永就是在这棵树下与七仙女相遇,并以树为媒成婚的。原兴平县文化馆馆长薛凡回忆,在他小的时候,槐荫树旁曾有槐荫庙,其上碑文云:常言树大有神,必先有其感而后信其非虚。兹我村庄南有一古槐,传言孝子董永遇仙姑于树下,唐国公勒马称赞……而在市北环路北东堡子,沿高干渠坡下尚存遇仙桥(上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暂埋地下一米处),桥墩桥拱均以石砌成,上端有篆刻遇仙桥字样,当地传说七仙女就是在这座桥上将儿子送给董永的。当地年逾七旬的梁姓老人向记者回忆,遇仙桥东北半坡处,曾有双冢(有人称为两冢),梁老先生说他到现在还印象深刻,两冢大概有二层楼那么高,村民们传说那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墓,虽然墓早就被平掉了,但他们对两冢的所在地还是记忆犹新。 翟崇仁介绍,现兴平市南有村叫董家店,传说这就是董永的住址,该村老支书生前曾说:旧时董家曾有董永、七仙女画像。 上世纪70年代,兴平剧团曾编演神话秦腔剧《槐荫会》,旧时皮影戏上演《董永传》,其故事发生地也在兴平。翟崇仁说通过种种考证,他有理由相信《天仙配》传说的发源地就在兴平。

文档评论(0)

智慧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