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派文学绘画美的重要特征及其影响
京派作家是高扬着“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一派,他们一心一意地守护着文学的纯正和尊严,并努力践行着纯粹的文学创作。他们采用绘画的技法在作品中呈现出清新灵动的画面感,使读者久久沉醉于由画面衍生出的无边想象中。当一些作品因时过境迁而成为明日黄花时,京派文学却以冲淡、静穆、和谐的绘画美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一、 象外之象,韵味无穷
象外之象、韵味之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京派文学的画面中流溢着朦胧悠远的韵味。杨刚说师陀的作品仿佛是一幅意境画,情节和人物都笼罩在茫茫的雾里面。废名惜墨如金,他的语言极简而意味极丰,颇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能。我们单单从有些作品的题目就可以感受到融贯全篇的韵味,比如《桥》中“金银花”“落日”“棕榈”“花红山”“梨花白”“桃林”“洲”“箫”“诗”“灯”等颇具诗情画意的题目就流溢出浓浓诗情,悠悠古韵。凌叔华仅仅《再见》一文中就有“西湖”“落叶”“西溪”“云楼”“水榭”“盛开的秋芙”……湖、叶、云、榭等事物本身就有着浩远的意境和浓深的古典美,组合在一起更显出古典意境的隽永有致。凌叔华常常这样构图:“一条轻浮天际的流水衬着几座微云半掩的青峰,一片疏林映着几座茅屋水阁,几块苔藓盖着的卵石中露出一丛深绿的芭蕉,或是一弯静谧清莹的湖水旁边,几株水仙在晚风中回舞。”她的画作颇得倪云林绘景之精要,于半露半掩、或浓或疏中,古意全出,古韵悠长。废名淡墨写意,在“一簇簇竹林中露出一重茅屋”,只一个“露”字,就将竹林的茂盛绿意、茅屋的小巧别致巧妙地点染出来。
沈从文的作品给人一种阅读、视觉享受。他常常将“古典诗歌的善于创造意象,宋元山水画的精于结构布局”和湘西秀美的自然,浓郁的民风相融,使用记忆中水上的语言,“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刻”小说,勾画着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讲述着柔和淡远、宛若牧歌情调的边城故事。“溪边有座白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作者以宁静和谐的内心,用飘逸流动的文字饱蘸温爱之墨,以温柔灵动的线条绘出淡远优美的茶峒景致。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物象极其简单,但又不失于单调,每一个简单的物象以及物象之间的关联都隐藏在画面中。作者将这两个人物、一个动物置于故事的开头,是有其用意的。他们是生活在湘西边城的精灵,更是这个美丽故事的主角,他们悠然自在、潇洒随心的和谐心境也为边城故事定下了基调。
唐代张彦远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京派作家善用含有丰富意蕴的物象,带领读者感悟物象背后深藏的蕴意,带领他们从繁杂琐碎的日常生活进入有意味的艺术世界中,收获审美的快感。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白塔”不单单是湘西边地的一处建筑,它贯穿故事发展的始终,在每个转折关键处,它都会如神灵般出现,潜在地推动故事的发展。废名《竹林中的故事》中“竹”是从中国传统文学中“竹”的隐含意义开掘而来的,它还象征着女性的纯洁和善良,乖巧的三姑娘就融进了这片苍山翠竹之中。废名笔下的“桃园”“桥”,沈从文笔下的“橘园”“水”“菊花”“碾坊”,师陀笔下的“果园城”“古塔”等物象都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画内画外都洋溢着纯朴优雅的意趣。
单纯的物象摹写远远不能构成丰盈的艺术整体,京派文学绘画美的无穷韵味还体现在作者将其主观情感大量地注入画面之中,移注在景物之上,由我及物、由物及我,主客融合,物我同一。人物的感情与自然的风景仿佛发生着某种神秘的感应,而自然景物又是人物情绪的延长与扩散。这样的创作技法使得文字富有极为生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绘画的自然有情化。高山、流水、翠竹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物象,还注满了作者无限的情感,或悲伤或喜悦,情、景浑然一体。《边城》中,闷热无聊的夏夜,翠翠独自守着空船,听身边竹篁被风吹得哗哗作响,看四周蜻蜓惊飞,心思也随之飘摇不定,无法安宁……闷热的夏夜、呼啸的大风令翠翠心生烦闷,难以平静,而翠翠的不安又使周围的景物镀上了飘摇无际的色彩,渲染出了迷乱的韵味。景深一层,情浓一步,在摇曳的画面中,我们听到了生命的律动。
京派文学于漫卷雅气的字里行间、飘逸的画幅之中蕴满诗情画意,溢出无边的韵味。二、 空灵超旷,气逸神全
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在灾难深重、硝烟弥漫的时代。强调力量的强大成为时代的主潮,时代的特殊性使得文学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温柔典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处充满黑暗,现代文学其沉郁的色调、阴暗的氛围中演绎着多少悲苦寂寥穷人的哀伤,光怪陆离的都市交际场所里一片混乱:“上了白漆的街树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物的腿……revue似的,把擦满了粉的大腿交叉地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