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春版语文七上第7课《清贫》教学参考.docVIP

【精品】长春版语文七上第7课《清贫》教学参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 清 贫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在狱中他坚持斗争,写下了著名的《清贫》一文。这篇总共一千余字的简洁文章,以其诚挚的革命情怀与高尚的志士节操,成为影响深远的文本之一;也与《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等方志敏的其他文字一起,共同汇成了流芳久远的方志敏精神。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清贫》一文,述说了自己被俘时的经过。两个国民党兵无意中在柴窝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正是那位共产党的省主席。他们从方志敏身上只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此外分文没有。一个自称是“老出门的”国民党兵马上在他的裤脚、衣缝仔细地捏了起来,认为肯定有金戒指之类;另一个兵则挥动手榴弹叫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结果,这两个家伙直到搜累也无收获,只好商定将怀表和钢笔卖得的钱均分。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通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矢志不移,固守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教育学生更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 然而教学本文又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应以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要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二、问题探究 1.“清贫”一语的来历。 汉语中的“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语出唐代姚崇《冰壶诫》:“与其浊富,宁死清贫。”这里,清贫即是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 2.方志敏的“清贫观”。 方志敏的“清贫观”,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贫穷之意,更有精神上的清高淡泊之意。方志敏谈清贫,丝毫没有赞成贫困、固守贫穷的内涵。社会学意义上,贫穷,是指没有钱,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从物质方面说的,一般不带有人文精神的含义 3.《清贫》的语言特色及其影响。 方志敏这篇散文情真意切、朴实无华,是生命的绝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气歌,广为世人传诵,雅俗共赏,被誉为20世纪中国散文的优秀杰作之一,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对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弘扬清贫的优良传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思考与讨论[来 一、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祖国和人民始终把他作为中华民族的“清贫”之子、骄傲之子。“清贫”就是清苦、贫寒的意思,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方志敏的“清贫”还有价值吗?为什么? 设置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贫”之可贵,真正领会烈士精神,最终明确:我们现今所说的“清贫”并非方志敏时代的清贫;更非提倡摒拒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则是永远无法丢弃的时代给养与食粮。引导学生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实际,发展性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二、本文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体会对比手法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设置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使用,进而能够实现以读带写,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党士兵认为方志敏是个大官理应有许多钱财可以抢掠,他们的这种心理与贪婪的个性和方志敏同志形成鲜明对比。借助两个国民党士兵的行动及语言侧面烘托方志敏的廉洁;二是将方志敏的“清贫”与国民党大官对比,以突出表现主题。 教学建议 一、本文文面内容浅显,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没有障碍。但真正领会烈士精神,并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实际,发展性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先是要对当时的写作背景作好铺垫,让学生能够切身理解当时的处境,为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二、在课文的学习讨论中要设计几个小问题,既了解了文章的情节,更把思考的方向直指主题,围绕着“清贫”而谈。 三、引导学生体会“清贫”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也应该是循序渐进。首先可以与学生回忆历史上的“安贫乐道”;然后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贫”的认识,与学生共议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贫”之可贵;最终明确:我们所说的“清贫”并非方志敏时代的清贫,更非提倡摒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