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春版语文八上第1课《格律诗八首》教案.docVIP

【精品】长春版语文八上第1课《格律诗八首》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格律诗八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积累本课的八首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以读促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4.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历史上名家辈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所有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和对方交流。那时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格律诗八首》,在吟诵中驻足鉴赏,尽享诗意世界的馨香与美好。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1.诗人简介及写作背景。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洛阳人,曾往来于吴、楚间,很早就有诗名。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诗人沿长江往东,泊舟北固山下,见江南残冬风光而产生了乡思,写下了此作。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2.熟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教师朗读指导并齐读,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3.读懂品析。 (1)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虽未过去,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全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2)这首诗哪联直接抒情?哪联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读透领悟。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是怎么理解这种感情的?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运用了雁的意象,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使全诗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乡愁,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 (2)颈联历来脍炙人口,驰誉当时,传诵后世,请加以分析。 这两句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三、学习《春望》。 1.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2.熟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范读,男、女生分联交错齐读,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3.读懂品析。 首联: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颔联:作者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颈联: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一封家书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是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所致。 4.读透领悟。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杜甫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其中首联、颔联重在体现忧国伤时的感情;颈联、尾联重在体现念家悲己的感情。 (2)欧阳修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请你结合首联加以分析。 “国”是指都城长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唯有山河存在,意味着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意味着人烟何等的稀少,诗人明为写景,却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学习《钱塘湖春行》。 1.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2.熟读感知。 听录音,教师范读指导,学生齐读,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3.思考探究。 (1)首联中“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水面初平”写出了春水初生,湖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