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分裂的道德困境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行分裂的道德困境分析   【摘要】近年来,关于道德滑坡的议论不绝于耳。虽然人们对我国目前的道德水平是否降低的看法不一致,但是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陷入困境确为大家所公认。本文认为,我国道德建设陷入困境的主要表现是道德生活的知行分裂。文章分析了知行分裂的原因,并进行了一些对策探讨。   【关键词】知行分裂原因消极伦理制度伦理   近年来,道德危机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虽然人们对我国目前的道德水平是否降低的看法不一致,但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即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陷入了困境。本文认为,当前我国道德建设陷入困境的主要表现是道德生活的知行分裂。我们这个时代承继和孕育了丰富的伦理规范,但这些规范中有许多并未被民众自觉遵守。比如,几乎所有的人都痛恨见死不救,认为这样做不道德,但仍有许多人面对求救者的呼喊漠然置之;几乎所有的人都痛恨假货,但制假贩假仍屡禁不止;几乎所有的人都痛恨腐败,但只要有机会,相当数量的人会成为腐败的积极实践者.结果,知行分裂成为我国道德生活的显著特征.   一.道德生活中知行分裂的表现   在道德生活中,知和行是两个最基本的环节.所谓道德生活的知行分裂,指的是在道德生活领域中,人们对伦理规范的认知与道德践履相互脱节,社会所倡导的伦理规范不能指导人的道德行为的现象.道德生活知行分裂的表现形式很多.概言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知而不行.知而不行是我国道德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如见义勇为是每个人都熟知的伦理规范,但在现实中这种行为并不常见,多数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遇事绕道走.结果,见死不救,临危不助的事件屡见报端,知而不行成为我国道德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   2.知行相悖.知行相悖是知而不行的极端形式.如知善行恶,知新行旧,等等.知善行恶为人所不齿,但并不少见.同时,知新行旧则更为普遍.在现实生活中,平等待人,公平竞争作为市场经济下人们的基本道德准则,可以说世人皆知,无人不晓.但这并未成为多数人的行为准则.许多人在实际中仍然奉行远近亲疏,内外有别的传统伦理,而不是一视同仁的平等对待自己的行为对象.对人情圈内的亲朋好友打开方便之门,而对人情圈外的人则公事公办甚至百般刁难,结果,拉关系成为许多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知行相悖的另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追求特权道德.所谓特权道德,指的是主体在道德生活领域奉行双重的道德标准,追求道德特权的现象.这类人反对违反伦理规则,但只是反对除自己以外的人违反伦理规范,自己违反却没有关系:赞成建立制度,但只是希望除自己以外的人遵守制度,而自己不受约束.律他人以德(公),律己以私,形成伪善.   道德生活中知行分裂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许多人有伦理知识而无道德品质,有对伦理规范的认同而无道德行为,人们接受的教育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伪善盛行.这无疑会导致人们的道德人格分裂,损害伦理规范的严肃性,形成不良的道德建设环境,增加道德建设的复杂性和难度.为彻底扭转这一现象,需要社会各界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知行分裂的原因分析   1.交往方式的变化与知行分裂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中的存在,伦理作为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体系,本质上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伦理规范也随之发生变革.就我国而言,自先秦至新中国成立的两千多年里,由于受交通条件和物质生活方式的限制、多数人终其一生生活在出生地附近.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基于天然的血缘和婚姻之上的家庭关系,家族关系以及或近或疏的亲戚关系网络.因此,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处理家族关系为核心的伦理传统.这一伦理体系经过几千年的推广,其许多规则尤其是人情化的处世规则已为国人普遍认同和实践,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国人的人格基础和行为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转轨,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个人的独立性增强,人口流动性增加,人们的交往半径不断扩大,交往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家庭,邻里和社区等熟人社会,形成了全国性的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交往领域也从单一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扩大到同时跨越多个领域,交往的对象也不再仅仅是自己人或熟人,道德选择的空间增大,道德关系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系列伦理规范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如公平竞争,平等交换,一视同仁,公事公办,遵守规则,等等.虽然人们都认同这些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知新行旧者大有人在,许多人仍然千方百计将各种交往纳入传统的人情化伦理,通过送礼招待,找关系等方式,将原来陌生的生意伙伴变为熟人,朋友,从而将其编织进自己的关系网,建立起信任关系;在交往过程中仍然讲求远近亲疏,内外有别,是亲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