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轭亚油酸的作用.doc
共轭亚油酸的作用
亚油酸是组成脂肪的多种脂肪酸中的一种。亚油酸既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脂肪酸之一,又是人和动物无法合成的一种物质,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以下简称CLA)是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系列在碳9、11或10、12位具有双键的亚油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营养元素。
中文名称:共轭亚油酸
中文别名:共轭亚油酸;CLA
英文名称: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AS:2420-56-6;121250-47-3
EINECS:200-470-9分子式:C18H32O2
分子量:280.4455
主要作用
共轭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营养素,目前在欧美的健康食品界,几乎已经成了预防现代文明病的万灵丹,从抗癌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到体重控制上,几乎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健康食品。
1.共轭亚油酸(CLA)由红花提炼,是一系列双键亚油酸,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发育,调节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酸脂水平,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促进人体蛋白合成,对人体进行全面的良性调节等作用。
2.共轭亚油酸(CLA)显著增加人体的心肌肌红蛋白、骨骼肌肌红蛋白含量。肌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比血红蛋白高六倍。由于肌红蛋白的快速增加,大大提高了人体细胞贮存及转运氧气的能力,让运动训练更有效,人体活力更充沛。
3.共轭亚油酸(CLA)能增强细胞膜的流动性,防止血管皮质增生,维持器官微循环的正常功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增强血管的舒张能力,有效防止因严重缺氧造成的人体脏器和大脑的损伤,尤其是显著抑制因严重缺氧造成的肺、脾水肿。
4.据国外一份专利指出,CLA能有效的发挥“血管清道夫”的作用,可清除血管中的垃圾,有效调节血液黏稠度,达到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平稳血压的作用。有专家还认为,CLA具有扩张和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液运动中枢的作用,降低了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尤其是使舒张压下降更为明显。
适合人群
环亚康营养师表示体重超标者、减脂人群、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血脂过高的人士、免疫力不佳者适合补充。
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中的生物合成与营养控制 CLA的独一无二性与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中不完全生物加氢有关。微生物对日粮亚油酸的不完全氢化作用共轭亚油酸的一种生成途径是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经微生物不完全氢化产生。
Kepler等(1967)发现瘤胃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的溶纤维丁酸弧菌)可利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CLA。当日粮脂质被反刍动物消化时,亚油酸在瘤胃中进行两种重要的转化作用。第一步:微生物酯酶催化酯键水解。这一步是进行第二次转化—USFA生物加氢的前提条件。第二步反应是Cis-9,trans-11CLA转变为trans-11C18∶1。与亚油酸生物加氢类似,亚麻酸的生物加氢也是由异构化开始,接着是一系列双键减少,最终生成硬脂酸。
亚油酸和亚麻油酸在瘤胃微生物的氢化作用下,也能发生位置异构化形成CLA(Pariza等,1997),当氢化不完全时,一部分可过瘤胃而直接进入肠道被吸收,因此也称为“过瘤胃脂肪酸”。c9,t11-CLA异构体就是日粮亚油酸在瘤胃为微生物氢化而产生。所以,在日粮中添加富含CLA或亚油酸的油脂类饲料,可以增加合成CLA的底物量,从而提高CLA的含量。
共轭亚油酸的内源合成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合成还存在另一条途径,即经由11-十八烯酸经肝脏和乳腺Δ9脱氢酶脱氢而内源合成,并且CLA在乳腺中的内源合成要比瘤胃微生物氢化作用产生的CLA多。
肝脏微粒体中一种脂类代谢中常见的组织酶—Δ9去饱和脱氢酶,可以使11-十八烯酸去饱和而形成CLA,这是内源合成CLA的重要机制。Santora等(2000)给大鼠饲喂11-十八烯酸,发现51%的CLA沉积到组织中,并经脱饱和作用形成CLA。Kay等(2003)给奶牛皱胃灌注苹婆酸(Δ9去饱和酶的抑制剂),乳脂中的CLA降低71%,表明乳脂中的大部分CLA系内源合成。
Griinari等(2000)研究发现,CLA可通过体内的Δ9脱氢酶而由内源途径产生,即由反-11-十八烯酸转化而来,通过奶牛的真胃瘘管灌注反-11-十八烯酸,结果使奶牛的CLA提高了31%。可见,CLA主要是经由反-11-十八烯酸的内源合成。此外,瘤胃中的一些厌氧菌含有Δ9脱氢酶,能够将反-11十八烯酸通过Δ9脱氢转化为c9,t11-CLA。而对于CLA的异构体而言,t10,c12-CLA被认为是瘤胃发酵的结果,尚无存在Δ10脱饱和酶的报道(Baugmard等,2000)。c9,t11-CLA是在乳腺中内源合成的,添加CLA对其无影响,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
- 企业邮件安全现状严峻核心数据威胁加剧.doc
- 伊东电厂锅炉车间一月生产成本分析.doc
- 伊利vs蒙牛财务报告分析.doc
- 优化设计在材料中的应用.doc
- 优化问题实例.ppt
- 优化问题设计.doc
- 优秀的DIVCSS网站页面设计方法.doc
-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论文:浅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思想及改革.doc
- 会计信息失真与治理.doc
- 安徽省江淮协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7届高一(下)期末考试英语试卷+答案.pdf
-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7届高一(下)期末考试英语试卷+答案.docx
- 安徽省江淮协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监测政治(A)试卷(含答案).pdf
-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政选班)(PDF版,无答案).pdf
-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7届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答案.pdf
- 安徽省江淮协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 安徽省江淮协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 湖南长沙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物选班)期末试卷(扫描版,含解析).pdf
- 广东省大湾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英语试卷(PDF版,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