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人与处世》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关注文中谈到的天人、人人及个人思想情感矛盾与平衡的三个关系,并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深入思考。
2.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体会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3.体会文章平实的语言风格,积累文中引用的名句。
4.查找资料,了解作者,阅读他的其他散文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理解并深入体会文章核心观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个人生活的感知和阅读积累,深入体会文中提到的三个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社会之中,每天要处理很多复杂的关系。比如与家人的关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关系处理得恰当,我们的生活就会顺心,否则,我们就可能陷入苦恼。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季羡林先生就有这方面的感悟,我们来看看在他的心里,人们需要处理好的最重要的关系有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做人与处世》。(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翻书。)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可使用多媒体)
(学生借助预习资料进行介绍,教师补充总结。)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他1911年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6岁以前,他甚至从没有接触过笔和纸。6岁那年,他到济南投靠叔父,开始念书,1930年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又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留学。回国后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职务。读过他的传记的人感慨地说:“作者不盛气凌人,书写得亲切,使人感到,资质平常的人只要勤勤恳恳,也总能多少有点收获。”勤奋确实是季羡林由一个最贫苦的少年转变为知名学者的关键之所在,直到步入晚年,他仍然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四点起床开始研究写作,号称“北大一盏灯”。
他的文章自然清新,且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他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感召了无数的青年人。
今天,就让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共同思考“做人与处世”的话题。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与学生合作范读课文(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定几名学生分段朗读),提出要求:
参与朗读的同学吐字清楚,准确把握朗读的节奏;其他同学圈画生字词,并能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教师与学生合作朗读。
3.整理生字词。
范畴 惩罚 不一而足 屡创奇迹
匮乏 简明扼要 天人合一 发人深省
箴言 磕磕碰碰 庶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作者认为“做人与处世”的关键是什么
做人与处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5.作者开篇就指出自己的基本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门见山,第一段统领全文,使读者能够一下子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深入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1.我们先来看看“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文中哪几段在谈这个话题?
明确:第二段至第四段。
2.从篇幅上不难看出这是作者重点论述的一个方面。默读这三个自然段,看看作者认为人与大自然应该是什么关系?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伙伴,即“天人合一”。人类应当采用和平手段向大自然索取。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先列举了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两种手段:和平手段与强制手段。并举出采用强制手段的西方人所取得的眼前利益。紧接着在第三段即指明这种看似“征服”的做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即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两段内容一对比,不难得出这种“征服自然”的强制手段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引出人们高呼环保的做法正是符合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希望人们能够说到做到。
3.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是什么关系?人类应如何面对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善待?(“思考与讨论”二)
明确: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即人类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人类要想生存,必须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供应,这种供应只取之于大自然,我们要依赖大自然而生存。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需要的是谦逊,而非傲视;是友善,而非征服;是保护,而非破坏。我们应像作者所说的,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手段向大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生活生产资料。造物是有尽藏的,用之是有竭的。我们在使用大自然资源方面,决不能肆无忌惮地浪费,只有这样,我们及我们的后代才能向自然索取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4.除了文中所举出的实例,你还能举出哪些以强制手段向自然索取或大自然给我们以惩罚的例子?
明确:如人们为了牟取暴利而大肆捕杀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近几年我们所遭受的“非典”和“禽流感”等流行疾病;沙尘暴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严重影响、大范围的干旱或冰雪灾害等。确实到了我们该深刻反省的时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定向钻穿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2025年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知识竞赛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pdf VIP
- DBJ/T 03-85-2018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城镇道路工程、城市桥梁工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 【压缩版】.pdf VIP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综合测试题.doc VIP
- 22J403-1 楼梯 栏杆 栏板(一) (3).pdf VIP
- 学前教育学_全套PPT课件.pptx
- 光辉合益-中欧基金高管团队领导力提升项目建议书_20190515.pptx VIP
- 2025年秋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案.docx
-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与急救处理》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