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及其改进策略.docVIP

无私奉献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及其改进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及其改进策略 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三中学 张兰芳 一、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 教材中新诗选文的缺憾 新课程实施之前,老教材中新诗篇目相对其他文体是极为缺失的,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新诗不过七八首,而且范围有限,大多以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的作品为主。新课程标准实行后,各地教材增加了现当代代表诗人如徐志摩、舒婷等人的诗作,也加入了一些外国新诗,但无论是相对数量还是诗人的选择仍存有缺憾。 以人教版、苏教版和粤教版三个版本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仅在必修一第一单元安排了一个新诗单元,共四个组合:《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大堰河》(艾青)、《断章》(卞之琳)、《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共9首。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必修一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模块一“吟诵青春 ”安排了3首新诗:《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相信未来》(食指)、《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江河);必修三的第一专题?“祖国土”模块二“ 颂歌的变奏”安排了4首新诗:《发现》、《北方》、《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土》;必修五的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模块二“旧日时光”安排了3首新诗:《旧日的时光》( [英]罗伯特·彭斯)、《箭与歌》( [美]朗费罗)、《别离》(冯至)。五册必修教材共计10首新诗。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第二册安排了一个诗歌单元:《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死水》(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热爱生命》(食指)、《双桅船》(舒婷)、《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总计11首。三个版本教材的新诗选文分别选择了一首毛泽东的词、五首左右的中国现当代代表诗作,四首左右的外国诗歌。 相比老选材,各版本的新教材增加了新诗的篇目,加上相配套的《语文读本》,新诗的选文相对丰富了不少。但是对于三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课时来说,10首左右的新诗还是比较少的,何况其中还有学生并不喜欢的篇目。因此,无论从选文的篇目数量还是诗人选择方面,目前的语文教材都仍存在缺失现象。 2、高考中新诗考查的缺位 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中学就教什么。高考中新诗考查的缺位,是影响中学语文新诗教学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高考作文对新诗的回避。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要求里都有一条“请不要写成诗歌”,这本身就给学生一种误导,认为诗是和高考无关的。比如一个论说性的题目出来以后,本来很难写成诗,却还要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为什么不说“不要写成小说、不要写成剧本”呢?这正是长期以来不重视新诗教学所导致的。由于老师与学生长期以来不读新诗或很少读新诗,对新诗的文体特征及把握世界的方式缺乏了解,必然会造成丧失对新诗的感悟力与判断力。其实,2004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蝴蝶·蛹》就是一首新诗形式的佳作。以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扼杀这样的佳作,实在是高考作文考查方面的缺失。 其次是阅读理解对新诗的回避。命题者认为高考阅读理解考新诗不合适,理由是意蕴太深,考生不容易把握。但是在历年高考阅读题里面曾经考查过新诗,用的是郑敏先生的《金色的稻谷》。考完之后,诗评家与语文教师纷纷点评,最后还把《金色的稻谷》选进了中学教材。这也说明在高考题当中,包括语文练习当中,用一些新诗做阅读理解题目,对于新诗的普及是有作用的。其实,把新诗作为阅读理解考题是非常适宜的,诗比较短,而且又往往比较含蓄。而用散文、小说,则只能选一小段,抓住两三个关键点,或者把一篇长文章进行压缩,这往往造成上下文文意的脱节,影响考生对原文的理解,而新诗考查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3、课堂教学方法的缺失 新诗教学的缺失不仅体现在教材的编选和考试的形式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大部分中学老师在诗歌教学上下的工夫仍不够。教师自己不懂诗,不爱诗,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内核,体会不到诗歌丰富的内蕴,只能照本宣科,只是在那里“应付”。当然不可能引领学生走入诗歌的世界。其次,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因为教师没有真正的走进诗歌,教学只能走过场,有的根本放弃新诗的教学;有的即使教学,也只是读读诗作,介绍作者,讲讲背景,让学生记一记诗歌主旨。这样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对学生毫无吸引力。在诗歌教过后,学生不可能真正进入诗歌,更不会喜欢新诗。 所以,诗歌教学的空间还远远没有拓展开。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已全面支配了现今的教育体制和观念,我们的语文课堂离“诗教”的传统愈来愈远了。

文档评论(0)

精华文档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