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是一项以数学为内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竞赛活动,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此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52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选派很多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拿到金牌,最近20年来中国有15次总分第一,但是,大陆目前还没人获得40岁以下数学家的最高荣誉菲尔茨奖。
苏联数学家:Grigory Margulis,1962年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16年后获得菲尔兹奖,33年后获得沃尔夫奖。
苏联数学家Drinfeld,69年获得奥数竞赛金牌,21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法国数学家Yoccoz,74年获得奥数竞赛金牌,20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俄国数学家Perelman, 82年获得奥数金牌,24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澳大利亚数学家陶哲轩,88年获得奥数金牌, 18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法国数学家Lafforgue,85年获得奥数银牌,17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
(菲尔兹奖是数学届的诺贝尔奖, 每4年发一次奖,最多奖励不超过4人, 而且获奖人年龄不得超过40岁)
从1962年到2006年,一共有40位数学家获得了菲尔兹奖,其中有高达6人是前奥数竞赛获奖者,这比例相当恐怖了,充分反驳了所谓奥数跟数学研究无关的谬论。实际上,奥数的意义是很重要的,这世界上,很少有什么人能比奥数金牌获得者更有可能获得菲尔兹奖了。但以中国现在奥数竞赛之强而菲尔兹奖却没人获得,就进而推出中国的奥数存在很大的问题,是典型的不用大脑思考的结果,是典型的因为今年收成不好,因此就认为明年播种没意义的幼稚思想。
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裔天才陶哲轩于2006年8月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陶哲轩是赢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位澳大利亚人,也是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陶哲轩的父母是香港移民,父亲陶象国是儿科医生,母亲梁蕙兰是香港大学理科高材生,曾做过中学数学教师。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南部都市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3岁半时,早慧的陶哲轩被父母送进当地一所高质量的私立小学。陶哲轩的智力明显超过班上其他孩子,但他不知道怎么与那些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有时与他们发生冲突。几个星期以后,陶哲轩退学了。陶象国夫妇从这次失败经历中吸取的一个宝贵教训是:培养孩子一定要和孩子的天分同步,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陶象国说:“我们决定还是让他去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有陶哲轩的同龄人。上幼儿园的一年半里,陶哲轩还在母亲梁蕙兰指导下完成了几乎全部小学数学课程。母亲更多是对他进行启发,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陶哲轩更喜欢的也似乎是自学,他贪婪地阅读了许多数学书。9岁多时,他未能入选澳大利亚国家队,去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因为这里聪明的孩子实在太多,参加筛选的老师根本就没有看上他。但接下来三年中,他先后三次代表澳大利亚参赛,分别获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在1988年获得金牌时,尚不满13岁,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有人感叹,中国每年也有不少奥数奖牌得主,却没有人能够取得像陶哲轩那样杰出的成就,有些人甚至远离了数学。 陶哲轩告诉记者,很多奥数奖牌得主后来没有继续数学研究的原因之一是,数学研究和奥数所需的环境不一样,奥数就像是在可以预知条件下进行短跑比赛,而数学研究则是在现实生活的不可预知条件下进行的一场马拉松,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中国一样,澳大利亚参加奥数竞赛的选手也需要集训,但集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陶哲轩说,他当时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训练营,“我们白天练习解题,晚上玩各种游戏。”“他主要是喜欢做数学,而不是为了获奖去做数学。”陶象国说,在中国,不少中学和中学生将奥数视为升入大学的一条捷径,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训练。陶象国说,如果参加奥数只是为了升入一所好的大学,“这个目标太小了”。
中国早年非常著名的少年班天才宁铂后来出家做了和尚。对这一现象,陶象国认为, “对于孩子,只可以带引他,鼓励他,教他怎么走,但中国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推孩子的速度太快,但推得太快,可能走不稳,就会跌倒。”
学生成绩好但兴趣低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主编、研究员傅禄建指出,现在的教育缺少对人的关注以及对质量的认识。他同时指出,亚洲的学生,普遍存在成绩好,但是兴趣低、参与度低的现状。成绩好更多依靠记忆、模仿,而非技巧。傅禄建和他的团队曾在奥数竞赛得奖者中随机访谈,结果令人惊讶。不少受访者表示,如果高考不考数学,自己根本不会去学数学。
资深数学教研员罗铭老师,曾数次带领广州某区奥校的学生创下佳绩。他直言,虽然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