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唐代行政法.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唐代行政立法 (04新增) P701 (一)三省六部制 1.三省制。 中书省: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 门下省:审核驳正,交皇帝批准; 尚书省:接受皇帝的命 令,负责执行具体工作。 2.六部制。尚书省为了方便执行皇帝的命令,下分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个中央行政部门。 吏部负责职官的任命、考课、管理等项工作; 户部负责户籍与财政收入管理等项工作; 礼部负责祭祀及国内外、朝廷内外礼仪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兵部负责各地军队的培训、调动与管理等项工作; 刑部负责对大理寺审理案件的复核工作,负责对京师百官的案件会审工作。 工部直接受命于尚书省与皇帝,负责各项工程与堂、馆的营建和修缮工作。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明唐朝封建行政体制走向成熟化与定型化,对封建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御史台 唐代非常重视御史台的建设工作,在行政管理方面,发挥其中央行政监察的职能。御史台下设三院,分别是台院、殿院、察院。具体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组成,分别行使对皇帝的劝谏,中央百官、御史台本部,以及朝廷内部和全国各地的行政监察工作。对官吏的行政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凡属职权之内的,可以当即处置;处置不了的封疆大吏,则直报皇帝请求处理。 (三)官吏管理 以法治官的具体实施,则是在对官吏的管理方面,处处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 1.科举制度。唐代官吏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科举,二是门荫。参加科举的考生有各级官学的学生,经学馆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徒;又有地方州县的贡生,经州县解试合格者,称为乡贡。生徒和乡贡到尚书省参加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大体上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诸科。科举考试中第者即取得做官的身份,但这仅是充任官吏的后备军,还不是官。文科之外,还有武举,可通过考试取得当武官的出身。门荫之制,则是因父祖为高宫,子孙因而可通过父祖的荫庇,无须经过考试而直接取得出身。 2.任用制度。通过选拔,取得出身后,还必须通过吏部的考试,才可能得到正式任命为官。 以身、言、书、判四项为考试内容。先考书、判,即为笔试,既要看书法,又要看判答;合格者再察声、言,即为口试。通过吏部试者,称为“释褐”,意思是从此可脱去标志平民身份的褐衫,而身着官服了。吏部任命官员,不仅针对初释褐者,而且对全体六品以下官,都要定期进行考试,试毕根据考试成绩,再综合考察该官的德、才、劳等诸项,评定品级,予以正式委任,然后报送门下省和中书省审批,最后由皇帝以制敕裁定。对司法官的任用,则吏部须与刑部尚书共同研究决定,然后注拟。武官的任命考试,则由兵部主持。 3.考课制度。对官吏在任期间行为与整绩的考察称为“考课”。唐代对官吏的考课从内容到程序都已实现制度化和法律化。一切官吏无论高低,每年都有一小考,由本司或州县长官主持;每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皆由吏部考功司负责,三品以上官则由皇帝亲自考核。 考课的方法是根据《考课令》所规定的“四善二十七最法”进行。 “四善”,是对各级官吏从品行操守方面提出的四项共同要求: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有一项合格者为有一善,四项全合格者为四善,皆不合格则无善。 “二十七最”,则是根据不同的部门职掌、不同的业务性质,分别提出的27条具体的专业要求。如对司法官员的要求为:“推鞠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对监察官员的要求为:“访察精审,弹举必当,为纠正之最”;对军官的要求为:“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这类规定共有27项。各类官吏皆依职事考课,合格者可得一最。根据善、最,定上、中、下三等九级。’小考优者,赏之以加禄,劣者罚以夺禄;大考优者,赏以晋升, 劣者罚以降职,甚劣者免官,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或贬官免职。 4.奖惩制度。唐代官吏受奖,一般来说是根据考课成绩,“凡居官必四考,四考考中,进年劳一阶叙;每一考中上,进一阶;上下,进二阶;上中以上及计考应至五品者,奏而别叙”。按唐代《考课令》规定,考在中上以上者可加禄,考中中者守本禄,中下以下则“夺禄”。对官吏的惩罚,主要依据是《唐律·职制律》及其他涉及官吏犯罪的刑事法律。但对官吏的许多一般性的行政错误,如官员署置过限、贡举非其人、稽误文书、奏事有误、代署代判,以及州县官吏管理不善之事,皆以刑罚处置,尤其是对下层官吏,动辄施以笞、杖之决。 5.监督制度。考课与奖惩本身就对官吏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若没有监察机关的监督,则势必流于形式。监察机构定型于唐代,御史台是专门的、独立于一切机构之外的监察机关。御史大夫为台长,“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有权弹劾百官,参决大狱,监督府库支出,及出使分察地方州县。唐代的监察范围,既包括考察官吏的

文档评论(0)

tcp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