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网络疾病”谈谈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情况_基础教育论文
从“网络疾病”谈谈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情况_基础教育论文
【内容提要】科技造就了虚拟世界,媒介化生存逐渐成为人们的另一种生活状态。部分青少年在高频度使用网络过程中产生了“网络疾病”等一些社会问题。全社会应给予广泛关注。建议通过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来帮助青少年科学健康地使用网络。
【摘 要 题】青少年成长与社会发展
【关 键 词】网络/青少年/教育
【正 文】
一、青少年用网及“网络疾病”的表现
互联网发展还不到20年,但其发展势头之迅猛,变化之巨大,实在让人赞叹。因特网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对人类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第四媒体”。中国首次联入因特网是在1994年。与美国相比,中国发展因特网的历史很短暂,但中国网络用户增加的速度惊人。据国家信息产业调查资料表明,1996年因特网用户不足30万,1997年10月31日中国因特网用户为62万,到1998年6月31日,我国网上用户已达117.5万。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2000年7月27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199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人数达到890万,网站也从1500个发展到15000个。而到了2001年6月,国内上网用户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在日益增加发展的网民中,青少年是其中的主体。1998年6月至7月,一项关于CHINANET用户的抽样调查表明,网吧上网的用户中,近五成为大、中学生。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统计数字(1999年7月14日)以及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权威报告(2000年1月18日)显示,我国上网者中,39.9%为25岁以下青年,高中(中专)以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网民为14%,其中位居第一位的是学生网民,占到21%。据最新的调查,中国网民中,85%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
以上诸多的调查和数据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青少年的网络活动及其网络文化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思想和心理。应该说,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好处是明显的。青少年通过网络了解新知,开拓视野,学到了许多的新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有用信息。网络带给青少年与权威部门互动的强大平台。网络媒体为青少年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最大可能。网络还给青少年提供了传递亲情、爱情、友情的全新方式。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备受青睐,E-MAIL成了他们沟通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带给青少年休闲娱乐的空间。网上可以调出各种网页和图片,可以播放流行歌曲和电影,网络文学在年轻人当中成为时尚,网络娱乐内容丰富,收费低廉。……但互联网在为青少年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网络疾病”乘虚而入。由于网络虚拟世界的无规则和无人监管,少数青少年上网无度放纵,沉湎于游戏刺激,涉足不良网站和色情聊天,个别青少年走火入魔,不能自拔,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和自诀不归的道路。下面是几个由于“网络疾病”导致的恶性案件。
案例1:2005年3月31日,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14岁的罗华、王东、熊海连续48小时在网络游戏《传奇》营造的虚拟暴力社会中渡过。当三个人迷迷糊糊地沿着铁路线往熊海家走时,又累又饿,就在铁轨边睡着了。突然间罗华感觉到火车冲了过来,他本能地滚下了铁轨,而另外两个同学却被火车轧过了。事发前,三人在网吧通宵玩网络游戏,其中熊海连续沉湎网络游戏长达三个通宵。罗华说:“如果不是在网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一定会被惊醒,他们就绝不会死。”
案例2:2004年9月13日,上海市。17岁的章华有一位网友,他向章华借了网络游戏《奇迹》里的魔法师装备,答应练完级后当天就还。可过了一个多星期也没见动静。章华一打听,原来那个网友把装备骗到手后立即转手卖了1000多元。章华上门讨债,交涉未果,就拔出事前准备的刀子捅了对方6刀,导致对方当场死亡。而当心碎的母亲抵达事发现场时,深陷“网瘾”的章华不但没有为杀人而后悔,反而向母亲哭诉道:“妈妈,那是我的心血,练了整整两个多月《奇迹》才拿到的最新武器装备啊。没了它,我就是废人一个!”章华已经完全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了。(本案是上海市未成年人犯罪中首例因网络游戏而引发的典型刑事案件。)
案例3:2005年3月30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曙光地区曙光街派出所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之后,对一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网络游戏集团“黑衣社团”的主要成员展开抓捕,吴龙、唐云雷、苏天刚等12名涉案人员先后落网。这个“黑衣社团”从1月份开始,有分有合地制造了数起伤害案件,砍伤7人。在铁锋区、建华区频频作案,抢劫7起、盗窃6起,强奸9起。最初他们是聚集在网吧中,以“黑衣主席”为中心,通过网络发号施令,后来,他们购买了镐、刀等凶器,藏在网吧内,随时准备开战。网络游戏中虚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究_中等教育论文.doc
- 中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_中等教育论文.doc
- 中学生期末评语精彩总汇_中等教育论文.doc
- 中学生期末评语范例_中等教育论文.doc
-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思考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_中等教育论文.doc
- 中学管理气氛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探析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验分析_中等教育论文.doc
-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与尝试_中等教育论文.doc
- 从“自在”走向“自为”:校长走向课程领导的策略 _基础教育论文.doc
- 从“论文海选”看教师的理论窘境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从《艺术课程标准》看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趋势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从一元到多元:重建高教评价标准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从一节课简析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_中等教育论文.doc
- 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境遇看教育创新困境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从优秀教师的成长思考师德建设_教育理论论文.doc
-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_教育理论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