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漳州康桥学校2011-2012学年上学期
七年级备课组教案
教师 授课时间 2010年月 日 课时 1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知识识记:要求学生掌握以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农耕文化和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了解南北原始聚落不同的生活状况。
能力培养:分析半坡鱼纹彩陶盆的结构及制作程序,比较半地穴式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由采集、狩猎发展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原始先民生产方式的转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重点 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难点 分析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比较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说明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复习上节课内容
(3分钟) 1、人类是从一种 进化而来的。
2、目前所知我国生存最早的是 万
年前的 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
的是 人。
3、北京人过着 和 生活;使用 石器;懂得使用 。
新课导入
(2分钟) (猜谜导入)
师:上新课前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1、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打一植物)2、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打一植物)
生:略(生活在南方的学生可能对“粟”比较陌生)
师:谜底分别是粟和水稻,我们来看看它们都长啥样。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小米(食堂早餐稀饭里有时会放小米,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是一种粗粮,水稻是我们今天的主食。那这些谷物粮食是从什么时候被我们的先民发现和种植起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讲的“原始农耕文化”
检查预习情况(分钟)
课堂讲授(20分钟) 师: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页看图“我国农业先民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一、北方的农耕文化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探究问题: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系吗?
生:略。(学生可以从书本上找出答案,教师提示学生划出来。)
师:通过谷物的栽培,人们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但有个问题大家想过没有,我们的祖先怎么煮饭的,用什么东西盛饭,还有一时吃不完的粮食用什么东西来保存呢?
生:略(可能回答用碗,教师解释瓷器跟陶器的区别)。
师:半坡人这时已经懂得了陶器的制作。我们来观看考古出土的半坡人鱼纹彩陶盆、半坡尖底瓶。这些陶器制作设计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大家来猜想一下,为什么半坡人要设计尖底的瓶子来取水?
生:略。
师: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这时因瓶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恢复了正平衡,瓶就直立起来。尖底瓶的制作说明半坡人已经通过长期实践,懂得了重心原理,并将它运用到汲水工具的制作上。
二、南方的农耕文化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又学会了什么?探究问题: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系吗?
生:略。(学生可以从书本上找出答案,教师提示学生划出来。)
师:在河姆渡遗址我们考古学家还挖掘出了先民们使用过的劳动工具(图片展示)。当时,南北方的先民都已掌握了一些原始的纺织技术,学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对比新、旧差异)
三、原始聚落
师:因为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早期人类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住所,形成原始聚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南北方的原始聚落样式,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点,找出不同的原因。
生:略。
课堂练习(8分钟) 1、半坡聚落遗址是 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人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沪科版数学七上2.2《代数式》word教案[www.edudown.net].doc
- 沪科版数学七上2.3《整式的加减》word教案[www.edudown.net].doc
- 沪科版数学七上3.2《二元一次方程组》word教案[www.edudown.net].doc
- 沪科版数学七上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word教案[www.edudown.net].doc
- 沪科版数学七上4.2《线段、射线、直线》word教案[www.edudown.net].doc
- 沪科版数学七上4.4《角的表示与度量》word教案[www.edudown.net].doc
- 沪科版数学七上5.1《数据的收集》word教案[www.edudown.net].doc
-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ww.edudown.net].doc
-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www.edudown.net].doc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word教案[www.edudown.net].doc
- 市残联领导在市委巡察组巡察涉残领域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表态发言.docx
- 市旅游发展集团关于“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不够有效”专项整治回头看总结报告.docx
- 党课: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在正风肃纪中砥砺前行.docx
- 在2025年区委巡察组巡察区教育局党委工作动员会上的表态发言.docx
- 镇党委“三色先锋·旱码头引擎”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情况报告.docx
- 村党总支2025年上半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总结.docx
- 在县委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docx
- 2025年村委换届选举大会工作方案.docx
- 党课:站稳政治立场,恪守纪律底线,争做对党忠诚、行有所止的青年干部.docx
- 在2025年公司半年纪检工作座谈会暨“三化”建设年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