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徽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doc
徽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文化旅游是一种寓学习于休闲之中的休闲方式,是一种知识含量高的旅游产品,必将成为人们追求高品位、高层次休闲的选择。世界传统的文化旅游主要有博物馆游、艺术欣赏游、修学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怀旧旅游等,是集文化、科技、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大旅游。在各种旅游中,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休闲方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1世纪原市场份额较大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增长率将下降,而文化旅游会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它将与探险旅游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1 徽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估
1.1 徽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
徽州素有“文礼之邦,东南邹鲁”之称,作为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曾保持兴盛几百年,它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其独特、重要的历史地位。五千年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中国封建文化,进入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处在发展的后期,徽州文化正是在这一时期全面崛起并繁荣,它的全面性、丰富性、辉煌性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展的典型缩影;同时,徽州文化的独特性、典型性及其广泛的影响,确定了它作为典型代表和标本的地位。
徽州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涉及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以其自身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包含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剧、徽州刻书、新安医学、徽菜、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派建筑等。徽州文化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时也融合和发扬了释家和道家的思想。
徽文化系统由若干文化丛和文化因子组成(表1),各文化丛及其文化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
表1 徽文化系统结构表
文化丛 文化因子 稻作 犁耕,糯稻,粳稻等等 蚕桑 治桑,养蚕等等 茶 种茶,制茶,茶艺,茶俗,茶道,茶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红、屯绿、黄山绿牡丹、顶谷大方、徽州贡菊)等等 渔业 渔船,渔具,捕捞,养殖,渔家风俗等等 水运 古坝(渔梁坝),古河道(新安江、练江)等等 商业 商人(徽商)及其经商传统,传统贸易(盐业、木业、茶业、典当、钱庄、布匹)等等 饮食 地方特产:三潭枇杷,黄山猕猴桃,黟县香榧,贡菊,金丝琥珀蜜枣,“三口”蜜桔等等
风味小吃:徽州毛豆腐,石头馃,徽州馃,蟹壳黄烧饼,臭豆腐等等
徽菜:问政山笋,方腊鱼,一品锅,清蒸石鸡等等 服饰 金星玉枕,屏风刺绣等等 民间工艺 徽墨、歙砚等文房四宝,竹编,竹器,漆器,陶瓷工艺品,毛竹工艺品,祁门瓷土等等 组织制度 佃仆制,宗族制度,契约买卖等等 文艺 圣僧庵壁画,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剧,徽商,徽派盆景,徽派建筑等等 风俗 跳钟馗舞,傩戏,目连戏,齐云山道教法会,徽文化节等等 古徽州的山山水水和肥沃的“文化土壤”也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分别在理学、绘画、自然科学、商业等方面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表2 徽州历代文化名人代表人物略表
类别 代表人物 新安理学 朱熹、程洵、程永奇、汪莘、程大昌 徽派朴学 江永、戴震 新安画派 江韬、石涛、黄宾虹 新安围棋 程汝亮、程兰如 自然科学 程大位、郑复光、方回、汪道昆 经济 王茂荫、朱升、俞正燮 戏曲 汪廷讷 教育 郑玉、赵汸、汪克宽、陶行知、胡适 徽商 汪应庚、汪廷璋、江春、鲍志道、吴鹏翔 1.2 徽文化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2.1 徽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特色鲜明,具有唯一性
徽文化是南宋至清末在徽州崛起的一种地域文化,一般认为徽州文化区的范围是明清时期徽州府的辖区,包括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六个县,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和完整性的文化地理范围。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组成部分的徽州文化由于文化的形成、发展环境和要素配置与它处不同,从而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唯一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徽文化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我国三大地域文化。
物质遗产多,资源赋存丰富
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原因和历史原因,徽州文化的发展基本没有间断。徽商雄厚的经济势力以及他们“衣锦还乡”的思想传承,为徽州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因此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区域内,分布了大量反映徽州文化的古村落、古街市、古民居、古牌坊和古祠堂等文化载体。其中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处国家历史文化保护街,还有1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表3)。从这些保存良好的古建筑中,还折射出徽雕、徽州文房四宝、徽州竹编等文化遗产的踪影。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徽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数量、种类繁多,而且可视性强,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表3 徽州文化旅游资源景观赋存
名类 类型 具体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 古村落 黟县西递、宏村 国家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