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4,5-二氮杂芴的三核Ru(II)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摘要
钌(II)多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促进了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等好几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并将继续在光化学、光物理、电化学、光致电化学、化学荧光、电子荧光、电子和能量转移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还可将其应用于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和分子标定。合成了三足配体2,2,2-三[4-(4,5-二氮杂芴-9-肼基)苯亚甲基乙氧基]胺 (L) 和相应的配合物[(bpy)6L (RuII)3](PF6)6 (Ru-L)。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包含一个基于Ru(II)中心的可逆氧化过程和三个基于配体的还原过程。利用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和发光光谱对所合成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配合物在410 nm显示特征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吸收峰,在582 nm处有特征发射峰。4,5-二氮杂芴酮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配合物的配位场,使这些配合物显示出与母体Ru(bpy)32+配合物不同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具有潜在的光致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研究价值,为合成优良的光致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的钌(II)多吡啶配合物提供了一些有用信息。
关键词:三核钌(II)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光光谱;电化学
The study and properties of 4-2 n-heterocyclic fluorene three nuclear Ru (II) than pyridine synthesi
Abstract:
Tripodal ligand 2,2,2-tris[4-(4,5-diazafluoren-9-ylhydrazinyl)methylenephenoxyethyl]amine (L), and corresponding Ru(II) complexes [(bpy)6L (RuII)3](PF6)6 (Ru-L) have been synthesized. Cyclic voltammetry of the complex comprise one Ru(II)-centered reversible oxidation and three ligand-centered reductions. Photophysical behaviors are investigated by UV-Vis absorption and luminescence spectrometry. The complex display 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 absorption at around 410 nm and emission at around 582 nm.Keywords: Trinuclear Ru(II) Complex; UV-Vis Absorption; Emission; Electrochemistry
目录
1引言 1
1.1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1.4 本论文创新点 2
2 理论依据 2
2.1金属配合物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2
2.2.1金属配合物的分类及用途 3
2.3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4
2.3.1电子转移基本理论 4
2.3.2能量传递基本理论 5
2.3.3 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研究方法 5
2.4钌(II)多吡啶配合物的性质及研究 5
2.4.1钌(II)多吡啶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 5
2.4.2钌(II)多吡啶配合物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的原理 6
2.4.3钌(II)多吡啶配合物的光学性质 6
3实验部分 6
3.1测试仪器及试剂 6
3.2配体L及其钌(I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7
3.3结果与讨论 8
3.3.1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 8
3.3.2 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9
3.3.3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 11
3.4 小结 12
4 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1.1目的及意义
光诱导分子内和分子间电子传递和能量转移在人工光合成、光催化、分子信息等领域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1-3]。由于钌(II)多吡啶配合物丰富的光化学、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4-10],因此,钌(II)多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促进了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等好几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并将继续在光化学、光物理、电化学、光致电化学[11]、化学荧光、电子荧光、电子和能量转移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还可将其应用于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和分子标定。本论文设计、合成4,5-二氮杂芴的三核Ru(II)多吡啶配合物,从而为寻找出优秀的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新体系,发掘出钌(II)多吡啶配合物在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