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熟型疣状胃炎内镜下光电治疗_医学论文
成熟型疣状胃炎内镜下光电治疗_医学论文
【关键词】 疣状胃炎 胃镜 物理疗法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型)。国内报道检出率为1.22%~3.3%[1],主要分布在胃窦部。于皆平等[2]依其内镜下表现将疣状胃炎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成熟型胃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往往于症状消失后复查胃镜时,隆起糜烂病灶依旧存在[3]。有报道[4]单纯药物治疗病灶清除率为19.4%。国内外开始在内镜下治疗疣状胃炎,初步显示出操作方便、创伤较小、安全性及疗效较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疣状胃炎内镜下光电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在临床上已有30年的历史,用于消化道临床治疗证实具有确切疗效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射频发热方式为变频电流凝固,发热最高温度是105℃。其原理是用750kHz的电磁波,在人体的黏膜病变组织里产生细胞等离子体的场效应作用,在低温≤70℃等离子体的传导下,使得病变组织中的细胞分子结构分解成碳水化合物和氧化物,能使黏膜病变组织产生瘢痕性收缩和消融[5]。这种消融治疗不同于其他热凝治疗,微波、热极、电凝在治疗中都存在着压迫组织的作用,组织凝固后毛细血管的循环通道已被破坏,恢复时间长。而射频消融术对黏膜组织没有压迫性,不产生烟雾和火花,微循环通畅。治疗深度可控性较高,<2mm,与氩等离子束凝固(APC)相比各有特点。有报道[6]内镜下射频消融配合胃三联药物治疗慢性疣状胃炎51例,疣状隆起消失率为100%。余容等[7] 用射频治疗仪治疗疣状胃炎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如对射频消融治疗操作掌握不好也可引起胃黏膜组织损伤,进一步受胃酸等因素作用,可导致溃疡出血、穿孔。因此应根据病灶的大小和范围,调整输出功率和治疗时间来控制深度,熟练掌握治疗操作技术,从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 微波治疗
内镜下微波治疗的机制:微波能通过辐射电缆进入体内,在微波磁场作用下,组织细胞内的极性分子、正负离子及所带胶状粒瞬间产生高频振荡转动,分子间高速摩擦和碰撞产生热能,使病变部位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微波频率介于高频电凝与激光之间,与激光及高频电凝原理不同的是,高频电凝及激光光凝是外部加热,微波是一种以生物体组织本身作为热源的内部加热。将微波热能引入体内以其很小范围的高温将增生性病变凝固除去[8]。微波烧灼破坏了局部Hp生存环境,更有利于药物清除Hp[9]。微波发热最高温度150℃,其辐射加热的穿透力虽较强(1.7cm),但它可选择性对病变加热,对正常组织损伤轻微或不损伤,比激光及高频电凝治疗危险性明显减少。微波热效应可使胃黏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以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保障血液灌流,增加氧和营养的供应,加快组织修复,有利于炎症消退[10]。陈哲[11]应用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44例,治疗轻、中度成熟型疣状胃炎治愈率均为100%,重度成熟型疣状胃炎治愈率为93.2%,并且经微波治疗后的病例临床症状随病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内镜微波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3 热极治疗
热极治疗是利用高温热探头使局部组织快速升温,蛋白质凝固,进而病灶组织坏死、脱落和创面逐渐恢复[12]。发热方式为热传导和热辐射。目前国内生产HP-A100型热极治疗仪,主要把220V交流电预先变压成24V交流电,然后以此低电压作为发热电源使热极头温度从室温迅速上升,最高温度250℃,然后利用相对恒温发热的热极头接触性压迫疣状病变实施热凝、烧灼、汽化、炭化,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由于热极头涂有防粘连剂(四氟乙烯),少有发生因热极头粘连组织、牵拉、焦痂脱离所致继发性出血、穿孔。热极线缆无热辐射,不会引起内镜老化,热极头光滑、圆钝不会损伤内镜内检管道。罗致[13,14]应用热极治疗疣状胃炎31例,总有效率为100%,且经过热极治疗术2年复查无复发。储榆德等[15]开展内镜热极治疗8年来累计305例次,无穿孔发生。但国外有文献报道[16]热极治疗穿孔发生率为1%~3%,值得引以为鉴。研究结果表明[17]热极的温度170℃~240℃既能较快热凝又能达到有效破坏黏膜层的目的,凝固深度有自限性即限于黏膜层,提示治疗黏膜层病灶既有效又比较安全。与以往的高频、射频和氩离子凝固等治疗方法相比,热极除了可以点灼以外,还可以“平扫”,这样加快了治疗速度,尤其对于较多的疣状病灶更为方便。
4 高频电凝治疗
高频电凝治疗技术主要是利用电灼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其发热方式为电弧凝固,最高温度300℃,可使组织水分汽化蒸发,蛋白凝固变性,病灶组织坏死、脱落,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有杀菌作用[1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_医学论文.doc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_医学论文.doc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_医学论文_0.doc
- 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_医学论文.doc
- 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海马Bcl-2、Bax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前列腺液中IL1β、IL8、TNFα和PGE2的变化及意义_医学论文.doc
- 慢性前列腺炎难治原因分析及提高疗效途径探讨_药学论文.doc
- 慢性咳嗽的诊疗进展 _医学论文.doc
- 慢性咽炎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_医学论文.doc
- 慢性哮喘小鼠EGFR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