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国初期油画的现实主义发展以及苏联艺术的影响作用.docVIP

浅析建国初期油画的现实主义发展以及苏联艺术的影响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建国初期油画的现实主义发展以及苏联艺术的影响作用   摘要:建国初期中国的油画受到了来自苏联经典油画的传授和洗礼,现实主义成为了主要的风格,本文研究了在油画艺术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发展情况,描绘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相关艺术领域中的变化情况,多角度地把握社会主义特征为主的苏联艺术在油画发展时期所起的显著作用。   关键词:油画;苏联影响;现实主义艺术   随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的升起,中国揭开了现代历史上新的一页,油画艺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巨大的社会变革,要求艺术的发展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一切都为着巩固新生的入民政权。在全国人民高扬起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美术界原国统区的油画家和来自解放区的美术家,两股力量汇合后,很快就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达到了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新的文艺方针的导入自然地限制了以往关于风格、流派的纷争。此时绝大多数美术家在党和国家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下,批判和逐渐克服轻视政治、轻视群众以及各种“形式”主义倾向。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画家们热情地用画笔为当设新中国的热潮中画家们热情地用画笔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而油画作为大众化的形象传播手段得到了国家的提倡而获得广泛发展。   从油画肖像艺术来看,当时最主要的是以表现革命领袖形象和工农兵英模人物为主。北京的天安门上开始悬挂由油画家左辉及张振仕绘制的毛泽东像,遂即成为全国风行的规范形式。与此之前出现的多种风貌的领袖像不同,这时被一种庄严的规范所代替,无疑这与当时由苏联传来的马、恩、列、斯的标准像的影响有关,而各国共产党领袖和中共中央所发行的中国领导人的画像则成为此时全国广泛流传的肖像画。当然上述这些作品着重追求政治宣传功能。而作为肖像艺术则有徐悲鸿曾为参加全国英模大会的代表创作过几幅作品:《骑兵英雄邯喜德像》、《郭俊卿像》等。此外,随着苏联艺术品不断传入,一些模仿苏联画家创作的具有一定情节及特定环境下的领袖肖像画开始出现,如《东方红》(李宗津)、《朱总司令肖像》等。   50年代前期,在肖像艺术中取得重要成就的当推吴作人于1954年创作的《齐白石肖像》。画中人物为我国一代画师齐白石先生。画面上他那堂堂气度、敦厚安详的气质十分肖似。作品突破了外来艺术模式,.整体处理的浑厚和具体细部的灵巧,包容了欧洲及中国两方面的文化.《齐白石肖像》在艺术上的成功,显示了新中国油画肖像艺术发展的乐观信息。   50年代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的发展,与新中国油画事业和美术教育逐步进入正轨息息相关。为了发展油画事业,全国各重要地区相继成立了美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先后都设立了油画系科。大量有才华的青年争相报考油画专业。中国油画的一代新人被不断从新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随着一批留苏的年轻油画家的归来、苏联画家梅尔尼柯夫在中国写生肖像作品的展出和马克西莫夫举办油画训练班的影响,以及契斯卡教育体系成为艺术院校的重要教学规范,苏联绘画的影响在中国达到高峰。此时留苏归来的罗工柳、全山石、郭绍纲等人的肖像作品受到广泛赞誉。他们的肖像技法对国内的青年画家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在油画训练班结业的高虹、何孔德、詹建俊、靳尚谊等人也都在日后的肖像画创作及革命历史画创作中显示了他们的强劲的创作实力。   尽管现今对当时苏联绘画的影响评价不一,但客观分析,这是与在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必然的选择有关,对中国油画艺术水准的大幅度提高和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而较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仍应肯定其积极作用。至于在我们学习及引进的过程中,人为画地为牢或机械地搬用某些教条而使得当时的艺术创作形成某种单一的模式,则应属于我们自身的问题。   50年代末到60年代前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高峰,一批经过长期专业训练而有才华的油画家,深入现实生活,饱含激情地画出了大批普通劳动者的肖像画和革命历史题材的高水平油画创作,为中国油画肖像艺术展现了一个新的发展层面。1960年罗工柳创作的《延安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以往肖像作品的面目不同,这幅写意性的作品,以其浑厚单纯、淋漓酣畅的笔触,使这位陕北老汉的气质跃然纸上,给当时肖像艺术创作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艺术表现力达到相当的高度。詹建俊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塑造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五位钢筋铁骨、浩气凛然、巍然屹立于天地间的英雄形象,与峻峭的狼牙山融成一体。画家注重整体形式感的探索,大块面的夸张,概括、凝练的雕塑感的处理,形成纪念碑式的悲壮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充满了悲壮的阳刚之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震撼力。《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是靳尚谊于1961年创作的一帽历史肖像画,构图简沽有力,体现了毛泽东在特定历史关头英明果断的统帅风度。人物刻画有历史感而无公式化和概念化之弊,具有深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