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绿藻盾叶蕨藻的化学成分研究_药学论文.docVIP

海洋绿藻盾叶蕨藻的化学成分研究_药学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洋绿藻盾叶蕨藻的化学成分研究_药学论文 海洋绿藻盾叶蕨藻的化学成分研究_药学论文 作者:程凡 周媛 吴军 邹坤 【摘要】   目的研究海洋绿藻盾叶蕨藻Caulerpa pelt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盾叶蕨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盾叶蕨藻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蕨藻红素(Ⅰ)、蕨藻红素单甲酯(Ⅱ)、β-谷甾醇(Ⅲ)、β-谷甾醇-3-O-硫酸酯(Ⅳ)、尿嘧啶(Ⅴ)和胸腺嘧啶(Ⅵ)。结论化合物Ⅳ,Ⅴ,Ⅵ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盾叶蕨藻 化学成分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Caulerpa peltata. Methods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by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and identified by NMR analysis. Results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hey are caulerpin (Ⅰ), monomethyl caulerpinate (Ⅱ), β-sitosterol (Ⅲ), b-sitosterol-3-O-Sulfate (Ⅳ), uracil (Ⅴ), thymine (Ⅵ). ConclusionCompound Ⅳ, Ⅴ, Ⅵ a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Caulerpa peltata; Chemical constituents   海藻是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在这些次生代谢物中许多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理活性。蕨藻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蕨藻目(caulerpales)蕨藻科(caulerpaceae)中的蕨藻属。它是地球上最大且分化最好的单细胞生物,有的藻体长可达几米,有假根、匍匐茎和直立枝3部分组成[1]。据报道蕨藻属有60多种[2],主要分布于热带海洋,生长在潮间带以下的岩石、珊瑚礁上或者中、低潮带的沙地上。我国约有12种,主要产地分布于南海。近年来国内外化学工作者从蕨藻中分离鉴定了大量的单体化合物,其中许多具有抗肿瘤、抗菌等生物活性[3]。本文对采集自我国南海的盾叶蕨藻进行了系统分离,共分离鉴定了6 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蕨藻红素(Ⅰ)、蕨藻红素单甲酯(Ⅱ)、β-谷甾醇(Ⅲ)、β-谷甾醇-3-O-硫酸酯(Ⅳ)、尿嘧啶(V)和胸腺嘧啶(Ⅵ)。其中化合物Ⅳ,Ⅵ,Ⅴ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5-x国产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Bruker AV-500型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美国PE API 2000 LC/MS液质联用仪;薄层色谱用硅胶G(60型),柱色谱用硅胶(200~300目),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 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盾叶蕨藻采集于广东湛江,经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蒋福康研究员鉴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与分离盾叶蕨藻(干重5.2 kg),用95%工业乙醇浸提3×15 d,减压浓缩浸提液至干,得墨绿色浸提物(1.1 kg)。浸提物悬浮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bp. 60-90℃)、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醋酸乙酯萃取部分(68 g)经正相硅胶柱色谱层析,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再经反复正相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Ⅰ(28 mg)、化合物Ⅱ(20 mg)、化合物Ⅲ(34 mg)、化合物Ⅳ(22 mg)、化合物Ⅴ(18 mg)、化合物Ⅵ(17 mg)。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   化合物Ⅳ(3 mg)溶于DMSO中,加入与DMSO等体积的吡啶,在130℃的油浴中加热24 h;减压蒸去吡啶,残留物溶于乙醚后用水反复洗涤,除去DMSO,乙醚溶液用无水Na2SO4干燥后,再减压下蒸去乙醚,得化合物Ⅳ的脱硫产物。   2.2 结构鉴定   2.2.1 化合物ⅠC24H18N2O4,红色立方晶体(丙酮),mp 316~317℃。1H NMR(500MHz,CDCl3)δH:3.91(s,6H,2 × -OMe),7.09-7.44(8H,m,Ar-H),8.07(2H,s,2 × =CH-),9.22(2H,s,2 × NH)。1H NMR 数据、13C NMR数据与caulerpin数据[4]对照一致,故鉴定为蕨藻红素(caulerpin)。见表1。   2.

文档评论(0)

wyj19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