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高考—2006年高考模拟与预测语文强化训练卷(三).docVIP

目标高考—2006年高考模拟与预测语文强化训练卷(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标高考—2006年高考模拟与预测 语文强化训练卷(三) ??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跻身 剂量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 B.信笺 饯行 明修栈道 草菅人命 ?? C.坎坷 沉疴 百舸争流 苛捐杂税 D.奴婢 庇护 惩前毖后 大有裨益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北京青年报》载文指出:“高薪养廉”犹如“缘木求渔”,是不可行的;高薪的滋养是靠不住的, 可以依靠的只能是法律。 ?? B.全国大学生辩论总决赛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场上的选手唇枪舌剑,居理力争,场下的观众热情高涨,掌声连连。 ?? C.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社会作出承诺:对于群众的署名举报,各级检察院会在3个月内给予答复,告之查办结果。 ?? D.解散多年的英国“辣妹”组合五位成员将重新聚首,参加慈善演唱会。虽然她们已青春不在,但歌迷对她们的复出还相当期待。 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 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 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 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 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A.颤动 但是 因而 未尝 B.颤抖 然而 因而 何尝 C.颤抖 然而 反而 何尝 D.颤动 但是 反而 未尝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画、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等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 ?? B.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开幕那天,大会主席萨尔加多·门德斯直言不讳:“富有世界跟其它地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 C.发生在约旦首都安曼三家豪华酒店内的自杀袭击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尸体横陈.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 ?? D.虽然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一挥而就。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1月1日起,建筑企业必须 “两证”齐全(安全许可证和企业资质证书),方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人脑就会视听混淆。 D.作为一家拥有近60年历史的国际电子产业巨头,日本索尼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侵犯其他企业专利权将意味着什么?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使用煤气的过程中,如果_一旦出现漏气的现象,就应当立即截断气源,并迅速地打开门窗, 通风透气。 ?? B·许多城市都编制了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其中包括:降低市中心建筑的密度,减少市中心交通压力和人口压力,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 ?? C·禽流感和可能由它导致的全球流感大流行成了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种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SARS的流行。 D·在美国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市长改选中,刚满18岁的美国少年塞申斯击败了现任市长英格斯产生了羹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 健忘——一记忆随时光流失而忘却——也有其正面的效果。想不起事情会令人沮丧。但忘掉一些不再需要的信息记忆,比如旧的电话号码或昨天我们将车停在哪儿了之类,通常对人是有益的. 甚至是必要的。正如心理学家罗伯特和伊丽莎白·比约克所指出的,不重要的或不再需要的事情,可能会不被想起或不被复述,因此它们就失去了对事后回忆的强化性影响,经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将之慢慢忘掉了。 约翰·安德逊和他的同伴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更深入。他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而忘记一些事情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安德逊实验了各种情况。包括回忆往事以及怎样利用过去的一些特殊印象来预测它现在的作用。他观察到与人类健忘情形相似的规律性.即一条使用过的独特信息,经过较长一段时问后,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例如,安德逊的研究小组注意到,在图书管理中,近来或过去经常被整理的图书,要比那些最近较少整理的或过去不经常整理的图书,更容易催还。安德逊和他的同伴们检查了《纽约时报》1986至’t987年这两年730天的大字标题,他们记录下一个特殊的词语在每一份报纸出现的次数,于是,他们见到了类似的现象.即一个特殊的词语在上一份报纸上出现过之后,它在下一份报纸上出现的机率就会降低。安德逊的研究小组在别的情况下也见到了类似的现象,包括与孩子谈话时使用的词语,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之后再次收到电子邮件的可能性这样的 情况。 ?? 经过一段时间后,记忆系统放弃一些不太需要的信息。因而提高了它的工作

文档评论(0)

书是爱的奉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