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述 3
1.1项目概况 3
1.2工程施工范围 3
1.3工程实施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 3
1.4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4
1.5建设背景 4
1.6工程管理目标 6
1.7本工程建设方案与问题 7
第二章 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8
2.1项目管理机构主要成员工作职责: 8
2.2管理流程 8
2.3规章制度 18
第三章 施工方案和工艺 20
3.1施工规范 20
3.2总体施工布署 21
3.3 工程技术方案 22
3.3.1镇区道路及农贸市场改造建设 22
第四章 临时设施 41
第五章 质量控制措施质量保证体系 42
5.1公司质量体系构成 43
5.2质量保证措施 45
5.3质量控制措施 46
第六章 工程进度安排与控制措施 49
6.1工期进度计划 49
6.2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49
第七章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53
7.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3
7.2保证体系 60
7.3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60
7.4不可抗力 60
第八章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2
8.1文明施工要求 62
8.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2
8.3施工场地容貌 64
8.4污水排放、垃圾处理 64
8.5施工噪声处理 65
8.6环境保护措施 65
第九章 竣工验收 67
9.1工程检验和验收条件 67
9.2检验验收依据与质量检验评定的等级 67
9.3承包人提供竣工图及竣工资料的约定 67
9.4验收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68
第一章 项目总述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百善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
2、项目单位:濉溪县百善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王成武
3、建设性质:续建
4、建设地点:濉溪县百善镇
5、建设内容:
(1)镇农贸市场整治改造。
(2)镇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
(3)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柳孜村庄搬迁工程,配套建设道路供电、供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4)2012年建设目标:
镇农贸市场整治改造完成;镇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完成;孜村庄搬迁工程启动主干道路及供电、供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6、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42130万元。其中2012年计划投资15000万元,2012年基础设施投资9500万元,市专项资金447万元,濉溪县配套134万元。
1.2工程施工范围
根据要求,百善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以下系统的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及相应的配管工程等。
1.3工程实施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
本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含设计标准、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主要包含: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濉溪县城乡总体规划》
《城乡道路设计规范》
《城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4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百善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工程图纸及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要求
1.5建设背景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是为民谋利的重大创举,事关全县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积极推进市矿统筹、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必备条件,有效促进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互动、产业对接、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城乡空间布局、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加快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吸纳农村富余人口,避免他们盲目流入大城市。农村富余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居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农村居民集中在小城镇居住创业,有利于享受城镇化发展的文明成果,有利于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二是农民迁入小城镇,其原有的耕地可以让出来,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有利于集约用地,有利于公共设施的配套,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经过科学规划,农村居民集中到统一规划的集中点建房居住,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达到“五通一平”。实践表明,相同数量的小城镇居民比自然分散居住可节约建设用地84.6%的土地。三是小城镇作为县级城市联系农村的纽带,促进城乡交流,逐步打破城乡经济的二元化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空间的逐步融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物制药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 安徽保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万立方米玻化微珠生产线建设项目科研报告1.doc
- 安徽华辰公司浮选剂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 安徽华辰选煤材料有限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 安徽华辰选煤材料有限公司选煤设备加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 安徽省富民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生产基地项目1.doc
- 安徽省锦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1.doc
- 安徽省万犇养殖有限公司优质肉牛养殖和加工基地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 安徽濉溪供水工程项目(二期)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 安徽志拓管业有限公司建设涂层复合钢管生产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