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 (主要内容) 抗精神病药分类 一、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CPZ ) 二、硫杂蒽类(thioxanthenes) 三、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 四、其他药物 3.精神异常:一旦发生立即减量或停药。 4.惊厥与癫痫:必要时加用抗癫痫药。 5.过敏反应: 皮疹,皮炎,微胆管阻塞性黄疸,粒细胞减少. 6.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 7.急性中毒:昏睡、血压下降至休克,心肌损害。昏迷至死。 冠心病患者易发生,抢救时升压宜用去甲肾上腺素。 治疗:洗胃、对症处理、中枢兴奋药氯酯醒、 严重者进行血透。 奋乃静(perpheenazine) 作用缓和,具有镇静作用。 心血管、肝脏及造血系统 副作用比氯丙嗪轻。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高于氯丙嗪。 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 氟奋乃静(fluphenazine) 二者镇静作用弱,具有明显抗幻觉妄想作用, 适用于偏执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 硫利达嗪(thioridazine,甲硫达嗪) 镇静作用明显,锥体外系副作用小,老年人易耐受, 作用缓和等优点。 作用特点 ① 作用与氟哌啶醇基本相似。 ② 临床主要用于增强镇痛药的作用。 ③ 氟哌利多+芬太尼配合使用,使病人处于一种特殊 的麻醉状态. 作用特点: ① 属苯二氮卓类,为广谱抗精神病药。 ② 机制:被称为5-HT-DA受体拮抗药(SDA)。 ③ 作用较强,其他药无效者常能奏效。 ④几无锥体外系反应,亦无内分泌方面不良反应。 躁狂症 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状态:+抗精神病药 安全范围小 1.轻度:恶心、呕吐、腹泻、无力、肢体震颤 2.中毒 脑病综合征:意识障碍、深反射亢进、 共济失调、震颤 解救:立即停药,静滴生理盐水 3.抗甲状腺作用 甲减或甲状腺肿大 抗躁狂抑郁症药 躁狂抑郁症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分型:单相型和双相型 【病因 】 单胺学说 可能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衡有关。 5-HT ( 共同基础) 情绪高涨 联想敏捷 活动增多 情绪低落、言语减少、 精神运动、迟缓, 常自责,甚至自杀 NA↑——躁狂 NA↓——抑郁 药物治疗学基础,按单胺学说理论 凡能提高中枢5-HT功能,降低NA功能——抗躁狂症 凡能提高中枢5-HT功能,提高NA功能——抗抑郁症 第二节 抗躁狂药 躁狂症:是情感活动呈病态性高涨,表现兴奋、多话、 多动作,直至发生躁狂行为。 【发病机制】 单胺学说 5-HT↓ NA↑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作用特点】 ① 主要以锂离子形式发挥作用,首选药。 ②治疗量时对正常人精神活动几无影响,但对躁狂病人则疗效显著,控制躁狂发作,使患者言谈和行为恢复正常。对精神分裂症的躁狂症状亦有较好疗效。 【作用机制】 1、抑制神经末梢Ca++依赖性NA和DA释放;促进神经细胞对突触间隙中NA的再摄取,增加其转化和灭活,从而使突触间隙中NA浓度降低。 2、增加色氨酸摄取,促进5-HT的生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中5-HT浓度增加,锂能使5-HT受体敏感化。 3、抑制磷脂酶C及肌醇磷脂系统中磷酸酶的作用,阻抑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AG)的信使作用(躁狂症时此系统作用明显增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常见胃肠道刺激症状,乏力,手震颤,口渴多尿,体重增加等。轻者可在用药过程中自行消失,但手震颤与多尿则不会消失。重者需减量或停药。 2、锂盐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相近,安全范围小,治疗有效浓度约为0.8~1.25mmol/L,超过2mmol/L即可出现中毒。早期表现有发音不清,震颤加重,共济失调,进而出现谵妄、意识障碍、惊厥、昏迷,可以致死。老年、肾功不良,脱水和钠摄入不足可促发中毒发生。 中毒时无解毒药。只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锂排出,必要时做血液透析,应用锂盐必须监测血药浓度。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情感障碍精神病为主要症状,其病因与发作类型尚未统一,分类和命名也不一致。 心因性或反应性抑郁症(外界因素所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