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议论型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意”犹如一军之帅,是灵魂,立意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议论型材料”反映的是某一种现象,内涵深蕴,需对之逐层深入思考。 1.材料一: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次来中国讲学,一上讲台就提出一个问题:“2+2=?”结果竟无人作答。最后罗素说:“2+2=4嘛”。 2.材料二:1987年,75位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位学者出人意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1.材料一:①2+2=?本是小学生就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难住了一些专家?②思想根源:罗素大哲学家,所提问题定含奥秘,慑于权威威名,置客观事实不顾,不敢应声。 可见盲目崇拜权威,迷信权威才是此场面出现症结。 中心:不可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 2.材料二: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3、材料一:在公园散步或在树荫下小憩,我们有时看见园丁们手握大剪,专心致志地修剪冬青树,他们细心地把那些旁逸斜出或一个劲儿向上窜的冬青树剪去,使冬青树带显得平平整整,给人整齐的美感。 在公园散步或在树荫下小憩,我们有时看见园丁们手握大剪,咔嚓咔嚓地修剪冬青树,他们粗鲁地把那些旁逸斜出或一个劲儿向上窜的冬青树剪去,使冬青树带显得愣头愣脑,整齐划一。 1、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者的培育。 2、不可剪灭个性,不可压抑人才。 4、材料二: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当时有人驾着一辆马车和他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前面。而且火车没有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史蒂芬孙并没有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一百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高速火车每小时可达200公里,试验性火车的速度更为惊人。 讨论以下五个方面的立意,问:哪个立意更切合材料? 1、丑陋的东西不一定不好 2、骄傲必然落后 3、新生的事物也有缺点 4、失败乃成功之母 5、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5、材料三: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在全国竞赛中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拒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思考: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取最佳的一项: 1.要有商品意识?????????? 2.要不知足 3.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4.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课堂总结: 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把握整体,领会主旨。一则材料一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论点,但最要紧的核心且最能体现命题者意图的论点大都只有一个,所以立论要有准确性,就应该从材料的中心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去归纳,而不是从次要角度、次要方面去确立。至于材料的情感意向,关键要在材料的语言运用上去仔细揣摩。 方法导引 1.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由于分类的标准、方法不同,对命题材料有种种划分。事例型,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观点或一种现象。这类材料,我们在审题中辱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如: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多带刺。 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第二段以“有人说’’的形式对上文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2.把握隐含信息。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容易疏漏。如1999年的作文题它在提供“记忆移植”的材料之后,提出了“注意”,在“注意”中有“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即符合要求”,这是显性要求。它的隐性信息是“那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文档评论(0)

书是爱的奉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