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养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时养生之——季, 也是落叶纷飞、万木凋零的季节, 更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的季节。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会导致疾病,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7、8、9 月,包括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炎热转向寒冷的过渡秋季是一切植物生长平定、收成的季节,自然界因万物成熟而呈现出一派平静安定之象。此时气候天高气爽,地气清肃,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藏,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变化的时期,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立秋在末伏前后,气温虽然开始下降,但在江南地区还有“秋老虎”,有句老话---立秋后有24个秋老虎,即有24天连续干燥气候,其特点“温燥”,有夏季的热及秋季的燥而且在下半夜可转凉,因此早晚注意加衣,以免受凉。 经历夏天的炎热酷暑,终于迎来秋天的清凉干爽,随着气候逐渐地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日趋减少,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难以摆脱时令主气“燥”对身体的侵袭。于是人体很容易产生诸多由于津亏液少引起的生理变化比如说颜面干燥紧绷、口唇干皲裂口、皮肤干涩脱屑、毛发干枯无光泽以及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干燥症状, 手足心热、流鼻血、睡眠不好……都是秋燥的表现。 三、秋季养生的理论与原则 1、防暑降温、补充水分迎初秋 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故有“秋老虎”之说。加之阴雨绵绵,湿度较高,天气湿热并重。这个时期的养生需重视防暑降温、补充水分,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长时间休息、乘凉或露宿, 避免涉水、淋雨或冷水浇头冲身, 晚间睡眠腹部要注意盖毛巾被等, 以防头面、四肢、腹部引发麻痹、肌肉 沉重疼痛、腹痛等。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 保护脾胃, 多进温食, 常吃些赤小豆、白扁豆、山药等健脾除湿药食两用品。节制冷食冷饮, 不吃不洁瓜果, 以免湿热、寒湿内蕴, 诱发肠炎、痢疾。 2、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过中秋 白露过后, 雨水渐少, 天气干燥, 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燥邪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外感燥邪易造成阴津亏损的病变,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口渴欲饮,皮肤干燥、毛发不荣、易脱落、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   燥邪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外合皮毛,鼻为肺之窍,而燥邪多从口鼻、皮毛而入,故最易伤肺,耗伤肺津。肺失宣降,因此多见干咳少痰,痰粘不易咳出,咽喉干痛,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袭肺,则影响到大肠,出现便秘。 ,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食疗养阴最为妥当。只要适当调理饮食即可,不必刻意服用药物。下面推荐几种的粥羹。   百合藕粥   百合100克藕200克蜂蜜100克,先将百合、藕片放锅中煎熬半小时,滤出煎液,如此三次,滤去渣,将三次的煎液,放入锅中,加入蜂蜜,再用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煎熬成羹,每日早晚一小勺(约5毫升),可润肺,止咳。  百合粥   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熬粥,可具有润肺止咳,安神养心之功。  梨藕汁   生梨100克、藕50克,洗净去皮,用擦子擦成泥状,用洁净纱布挤滤其汁,即可食用。可润肺养胃。 秋天的梨生食能清六腑热熟食能滋五脏阴,因此在多食果蔬尤其要注意多食梨,其次秋天的藕可润肺开胃敛阴,茡荠亦是甘寒生津润燥之佳品,还可以利咽清肺化痰,白木耳被称为“穷人燕窝”,可适当吃些银耳百合冰糖饮,但如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可服用。, 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 防止干裂。 3、重视锻炼、防邪损伤送晚秋 中秋节过后,天气渐凉,气温突降,寒潮来临,秋风肃杀,这个时期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故养生的重点除预防燥邪损伤外,还须防止寒邪伤人, 重视参加冷水浴等耐寒锻炼,以利提高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 应该注意加衣服防寒保暖,防止 冻出病来。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 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危险疾病的突然发作。 4、情绪调节 进入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降低,冷暖交替, 气温变化不定, 易导致口干咽燥、便秘、感冒、发烧、哮喘等疾病。此外,人们的情绪通常不大稳定,极易诱发烦躁心情和消沉情绪,使人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为此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平和心态,培养乐观情绪,促进身体健康。 5、少食辛辣戒烟酒 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食辛辣、烧烤之品,少抽烟,少喝酒,以免加重燥气;多食豆类、新鲜蔬菜、酸性食物, 多饮水, 适量吃些苹果、柿子、

文档评论(0)

jccyyx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