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州古典园林总述.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古典园林总述 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 苏州主要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吴江同里)、怡园 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有9个: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沧浪亭: 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沧浪亭”始为五代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狮子林: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开放面积约14亩。狮子林的假山从建造年代划分,可以区别为两个不同时期。主假山(旱假山)区、岛上假山(水假山)区、南部假山区(以上三区统称为主假山)历史久远,迄今已有600多年。西部假山(土山)、真趣亭旁假山片、黄石假山片(小赤壁),系公元1918年最后一位园主贝仁元扩建时所为。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天如禅师维则之门人为其师创造”,“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有状如狻猊,故名师子林,且师得法于普应国师中峰本公,中峰倡道天目山之师子岩,又以识其授受之源也”。 1918年,贝仁元购得师子林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毫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留园: 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人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人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网师园: 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为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面积仅8亩多,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号“渔隐”。清乾隆年间(1765年前后),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筑园其地,有楼、阁、台、亭等,号称12景,取名“网师小筑”。乾隆末年(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买下此园,添筑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蹈和馆、月到风来亭、云冈、竹外一枝轩、集虚斋等建筑,遂成现在布局的基础,仍沿用“网师”旧名,由于园主瞿姓,故又称“瞿园”,亦称“蘧园”。同治年间,网师园为江苏按察使李鸿裔所有,更园名为“苏邻小筑”。李鸿裔死后,嗣子少眉继有其园,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增建撷秀楼。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园归清光绪朝将军达桂。辛亥革命后,东北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民国6年(1917年),赠于其师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又称“张家花园

文档评论(0)

书是爱的奉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